-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出版说明
有此功用。 双语,乃是该系列的出版形式。英汉双语对照的形式,既同时满足了英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通过阅读中国主题博雅读物提高英语和汉语能力的需求;又以中英双语思维、构架和写作的形式予后世学人以启迪——维特根斯坦有云:“语言的边界,乃是世界的边界”,诚哉斯言。 名家,乃是该系列作者群体。涵盖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考古学、人类学、建筑学等领域,皆海内外名家一时之选。 名作,乃是该系列入选标准。系列中的各部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的积淀、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鉴别而呈现的经典,正如卡尔维诺对“经典”的定义:经典并非你正在读的书,而是你正在重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读的书。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一文中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范式。秉着“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出版理念,我们推出“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既希望能够在中国人创作的和以中国为主题的博雅英文文献领域“整理国故”,亦希望在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再造文明”,为“向世界说明中国”聊尽绵薄之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人文社科出版分社
-
经典双语图书馆: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专题
以博雅教育为己任 宇内名家一时之选 以英汉双语为形式 中国主题经典之作 外研社人文社科出版分社推出 “博雅双语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四)
雅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
作为房屋建造时代的方便的指示物。[/cn] [en]The planning problem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 is not that of partitioning a single building, since the framing system makes the interior partition mere screens, but of placing the various buildings of which a Chinese house is composed.[/en] [cn]由于框架结构使内墙变为隔断,所以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不在于单幢房屋之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建筑教育家内部划分,而在于多座不同房屋的布局安排,中国的住宅是由这些房屋组成的。[/cn] 编辑推荐: 限量珍藏版和平装版同步上市 164幅珍贵照片及梁思成手绘图,限量珍藏版另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9幅珍贵图片首次发表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英汉对照版) 梁思成(著)林洙(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三)
flourishing period of archaeological diggings. But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can we say anything about the archaeological prospects of this country?[/en][cn]史语所的工作已在中国引发了一阵广泛的考古发掘的热潮。紧接着这一工作之后,许多大学和博物馆制订计划,准备发掘早期遗址。因此,可以大胆预测,一旦国家政治上安定下来,马上会有一个繁忙的考古发掘期到来。不过,就实践经验而言,我们对于本国的考古前景可以说些什么呢 ?[/cn] [en]I have been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二)
雅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三)
雅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一)
雅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一)
特定地区的其他古物的专门论著。公允地讲,到 19 世纪末,传统的古物学早已发展了到离近代考古科学仅有一步之遥的阶段。例如,吴大 论玉器的专著及其对早期铭文的研究,可与任一同类性质的现代科学著作相媲美。即使没有西方的影响,中国传统的考古学是否也已发展到近代阶段,对此我们很难下结论。无论如何,若没有这样一个背景,考古学不会在中国引起如此多的兴趣,这是显而易见的。[/cn] 编辑推荐: 现代考古学奠基人李济经典原著首次国内发表 前三篇英文原稿在美国十年内五次再版 两篇与英国哲学家罗素讨论中国人起源的英文原作 《中国文明的开始》(英汉对照版) 李济(著)李光谟、万家保、王宪明等(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