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如何让孩子体验选择性错误?》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三伏天了,假设你有一个3-6岁的孩子,某天你准备开车(或地铁)带孩子去商场。可临出门,孩子非要穿新的较厚皮鞋,而且不嫌热还穿上了袜子!你对孩子说天气太热了,不要这样穿,但孩子非要如此。对此,你会怎么做?

井中月解答:
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家中有学前孩子的朋友,在幸福、甜蜜的同时,往往都会有一丝惆怅和郁闷,因为有时候孩子太调皮和任性了,你说什么都不听。比如,都大三伏天的了,孩子竟然还要求穿厚衣服或鞋子出门!

不少育儿书籍都提到过,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利,这对孩子独立和学会选择都有莫大好处。当然,这里前提是孩子的选择,对他们没有健康和安全上的危害。比如,在三九天孩子要穿裙子出门,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家长真会让孩子这样做的,谁也不想让孩子大病一场,就算孩子再怎么闹也不行。所以,给孩子的选择,一定是有条件和界线的。参见《你的孩子听话吗?孩子有界线吗?》。

反过来,父母确实应放手无关大局的事,比如,三伏天孩子要穿厚一点的,家长的任务是先要说清楚自己的意见,以及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好。而当孩子还是要这样做的时候,也可以由他们去做,最终让孩子去品尝选择错误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发现什么是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真正学会独立和选择,以及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对应后果。参见《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为此,对于孩子一些无关大雅的“任性”要求,比如三伏天自己选择要穿厚的鞋子,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过半朋友也都说让孩子自己选择,也有朋友会给孩子带一双备用鞋。要说这很尊重孩子,可父母这样做,是否真的能保证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下回不这样做?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不少孩子没有真正体验到错误,或干脆就是故意!

第一,孩子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孩子在三伏天选择穿不合时宜的衣服鞋帽,家长说这样会很热,可怎么“劝”孩子也不听。家长想想反正无所谓,让孩子“上一当”也是很好的,于是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是,有时候也恰是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无关痛痒”太随意,使本来能让孩子看到错误选择的后果,变成了孩子判断“正确”!比如,三伏天你准备开车(或地铁)带孩子去商场,孩子非要穿厚的鞋或衣服。如果家长以为孩子会从中吸取教训,就让孩子这样穿,那基本上得不到应有效果。因为在这一路上,除了个别时间以外,很少有温度高的地方。这一圈下来,加上孩子被其他东西所吸引,孩子不会感觉多热,甚至认为家长在“欺骗”自己,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穿而说热!

由于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直接感知,不仅会认为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同时也会看到“坚持”是有力对付家长的武器,孩子下次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所以,当父母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使“坏”,并巧妙改变原有计划,让孩子深刻感觉到“热”。比如,开车改走路、公交,大商场有空调不能去,要换那些没有冷气的小商场或农贸市场等。等这一圈下来,孩子自然体会到热,下回比较会吸取教训。

另外,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感知,像对温度的感知,受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影响,容易在兴奋时被其他强烈“刺激”所掩盖。比如,家长经常可以看到疯玩的孩子,已经满头大汗了,但只要不提醒他们就不会脱衣服。所以,当孩子想穿不应季的服装鞋帽,家长说热很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家长再讲道理,特别是针对孩子“人”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第二,孩子是故意这样做的。有些孩子安全感缺失,会做一些故意违反常识事来吸引家长关注,比如大热天还要穿厚的衣服鞋帽。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去换,孩子就会以引发家长的关注为荣,不仅不会答应,还要“争辩”。但假设家长假装没有看见,孩子就会想其他方式来吸引注意力。所以,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要在平时补足孩子的安全感。参见《故意犯错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当发现自己孩子安全感不足,且孩子又经常出现不合时宜的要求,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响应孩子。在即时处理上,家长要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在说明会热的同时,允许孩子这样出门,并告诉孩子会为他们准备更换的衣服鞋帽,什么时候感觉热了就说,爸爸妈妈随时会为你更换。当孩子表现出热,可以适当进行共情来巧妙地提醒。参见《不能忽视孩子的变相反抗》。

还有一种故意的情况,是孩子“嫌弃”父母太唠叨和絮叨了。许多父母为了强化孩子的“记忆”或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喜欢不停地对孩子说,这和《大话西游》中的唐僧有一拼。可是,在人与人的沟通中,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所以,想说服孩子就别絮叨。

第三,孩子真的喜欢要穿的东西,那怕当前是不合时宜的。孩子的喜好很容易显现出来,且不像成人会合理控制自己欲望。当一个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不足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穿上,孩子当时完全不会考虑是冷还是热。此时的穿衣带帽,和御寒没有任何关系了,只剩下孩子的“臭美”。所以,以前没有经过延迟满足训练,孩子很难被说服。参见《实战篇:怎么做延迟满足教育》。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家长的心态了。许多家长为了省钱,会反季节买一些孩子的衣物,这是正确的做法。家长买来也会让孩子试一试、比一比,孩子反应一般到也罢了,可假设孩子很喜欢,结果就坏了,真应了那句老话“看到眼里,就拔不出来”了。所以,面对控制力较差的孩子,给他们买的很喜欢的东西,如果不应季那就最好别让孩子看见。同样的道理,一些容易干扰孩子情绪的东西,在某些时刻也最好收起了,避免“意外”发生。参见《教养坏习惯:家里零食随便乱放》。

第四,孩子完全知道后果,可由于父母说话不理想,导致孩子出现“对抗”。比如,当孩子要穿不应季的衣服鞋帽,一些父母冷嘲热讽地会说孩子傻,或不许后悔什么的,结果搞的孩子下不来台,本来犹豫的心态立即转化为“坚定”。这样,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变成了亲子关系中的一场较量,孩子如此“知错犯错”,养成习惯就比较麻烦了。

面对孩子已有直接感知的事情,家长要多给孩子选择,且在交流中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牵涉到智力、人品问题。像这种孩子想穿不应季的服装,此时家长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建议,适当说明为什么,但最后选择权由孩子自己决定,并放弃对孩子选择的任何评价。必要时,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自己带上可更换的,只要感觉热就找地方换装。

最后,顺便说一下,孩子经常不听家长的“话”,父母需要反思。排除父母说的不对,往往是亲子关系上缺乏良好互动。尊重、认同、接纳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你。而认同和接纳孩子,孩子的情绪是稳定和正向的,此时孩子也会认同和接纳你所说的话。所以,除了个别孩子看不到后果的事情,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中,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