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不肯道歉怎么办?》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学龄左右的孩子,某次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在你没有注意到时,发生争执并把对方“欺负”哭了,还把对方的鼻子打破了,流了不少血。但你要求孩子向对方道歉时,可你孩子什么话都不说,就是不肯道歉。对此,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

井中月解答: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犯了“错误”,要求孩子道歉时,孩子却置之不理。此时,看待孩子的问题,不能仅看表面的。比如,家长要问问自己,孩子的错误类型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不承认错误和不道歉?怎么说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劝告?

一般情况下,如果为人稍微正直一点的父母,看到孩子在玩耍中出现纠纷,且自己孩子把其他孩子“欺负”哭了,出于思维惯性都会认为是自己的孩子不对。若加上外人“异样”的眼光看过来,更加感觉到不好意思和没有面子。于是,急躁的父母会训斥、打骂孩子,温和的父母会命令孩子向对方道歉,而虚伪的父母会“话中有话”,护着孩子。

让我们换个场景,假如你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小失误,你的上司把你叫过去,劈头盖脸地训斥,甚至说你是“白痴”、“傻瓜”,然后要求你道歉和赶紧改正。此时,你的心态是什么?你关注的重点在哪里?我井中月想,此时你思考的重点绝不是失误,也不是为什么失误和如何改正,而是在肚子里面“骂娘”,狠点还会株连上司的九族!

面对任何人的错误,情绪的发泄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这不仅是问题焦点发生转移,对错误的认知转到了对人的情绪上,也使犯错误的人出现补偿里面,即认为训斥、打骂已经是错误的代价了,双方恩怨两清了。如果此时再要求犯错误的人道歉,也许会迫于“武力”而屈从,但内心绝不是真诚的。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参见《父母的教化与孩子不听话》。

最让人生气和最不恰当的方法是,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采取明“贬”暗褒方式来说孩子。比如,孩子发生纠纷后,有家长轻浮地说:“不就是孩子之间一点小矛盾嘛,没有什么关系。来,你快去给对方道个歉!”别以为孩子小就傻听不懂,不能理解父母的“护犊”的想法,他们也是社会人,“聪明”的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道歉,没门!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别教人性的劣根》。

所以,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不能面对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道歉,就无法给孩子竖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想让孩子能正确认识错误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得到对方谅解,是非常困难的。等有一天,这样的孩子也使用同样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父母,就非常容易理解。此时,这些父母又怪罪于主流教育有问题了,没有尽到育人的责任。

说完这些毕竟是少数的极端情况,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绝大多数父母的做法。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纠纷,若出现对方孩子哭泣或受伤的情况,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孩子“惹祸”了,丢人之下连忙向对方家长和孩子道歉,而后要求孩子道歉。可实际上,这种做法不恰当,是忽视孩子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先认同、接纳对方孩子的情绪,等其稳定后再看自己的孩子。其间,也等于留时间看自己孩子是否主动道歉。参见《教养坏习惯:替孩子道歉》。

当家长解决完纠纷中“受害”孩子的情绪,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孩子未能主动向对方道歉,父母也不要马上逼迫孩子去道歉,而是还要解决自己孩子的情绪问题。当孩子出于不良情绪之中,家长的话几乎是从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根本就没有进入大脑。所以,与其“对牛弹琴”,不如省点涂抹,也避免自己的情绪爆发而出现新问题。

比如,当孩子“打”伤了其他孩子,特别是出现流血情况时,很可能自己也被这种意外情况吓傻了,本来知道如何去做,可在当前情况下,却什么都不知道了。对于这点,成人也应该有所体会,遇到某些该跑的情况,应激之下反而迈不出脚。所以,当观察孩子出于紧张情绪下,此时逼迫孩子道歉等于火上浇油,还是先认同、接纳自己孩子吧。

再比如,当孩子“打”痛或“打”伤了其他孩子,有可能还处于一种情绪亢奋之中。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类似公鸡打架羽毛外张,属于应激反应。此时,若父母以强势姿态进入孩子的情绪范围,相当于新公鸡来打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不分敌我地采取“进攻”姿态。所以,此时逼迫孩子道歉,同样属于火上浇油,于事无补。

如果在孩子发生纠纷出现“意外”后,双方情绪经过处理已经稳定了,可自己孩子依然不道歉,则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会有多种的可能。如果此时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自己孩子道歉,那前面认同、接纳孩子的工作等于白做了。此时,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孩子,并倾听孩子们的诉说,来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再做下一步处理。

比如,父母此时采取命令的方式,要求“打”伤了其他孩子的自己孩子道歉,是非常武断的做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很可能会感觉自己父母不公平、从来就不听自己的述说,以后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信任感。例如,孩子“打”伤了其他孩子,很可能是一种正当自卫,只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力量,甚至是出于正义,来保护其他小朋友的行为!

孩子“打”了其他孩子而不肯道歉,最常见的原因是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错,或是以往一种不道歉习惯的延续。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错,一种可能是孩子确实是有理的,是对方孩子有较多问题,另外一种可能是自己孩子在其所受家庭教育中,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判断错误。不过说实话,对后面一种,基本是出现护犊或根本不会让孩子道歉的情况。对此,这里也就不再讨论了,呵呵。

所以,在孩子发生纠纷后,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诉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也使父母充分了解事情的原委。当家长听完以后,如果巧妙地问孩子“你打对方,是否可以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到就算有理,可打人是不对的,在这点上是应该向对方道歉的。此时,孩子往往会按照家长说的做,同时也学会如何处理纠纷。

另外,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内向的孩子比较好面子,很可能在你没有要求之前就低声说了道歉,只是没有人听到而已。或是其神态和身体语言已充分说明自己认识到错误了。所以,此时较好的方法是,不要再逼迫孩子道歉,而是采取共情的方式,把孩子的心声向对方孩子述说,争取获得谅解。假设能让孩子们和好,那就最牛了。

比较麻烦的是,发生纠纷以后,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情绪稳定却死活不肯道歉。对于这种情况,往往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此时,家长一定要想想和反思,为什么自己经常为的错误道歉,但孩子为什么学不会?别说是孩子的自尊心强,自尊心强的孩子更应该是避免错误发生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这只能说孩子是自我中心强。参见《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理论上,如果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然后再分析对错,让孩子清晰地认识什么是错误。只有敢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孩子,才会面对错误而主动道歉的。假若有朋友真的遇到孩子就是不道歉,且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则比较好的处理是,为自己的教子无方而向对方道歉,并承诺将会还的,然后带孩子回家,想办法去解决为何不认错的问题。参见《好父母就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最后,顺便说一下,当遇到孩子的任何问题,别当场处理了就过去,最好要有一定的事后处理。比如,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应该另找孩子情绪好的时候,采取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教会孩子避免矛盾升级的小技巧。同时,也和孩子说明,小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通过真诚道歉等行为获得对方的谅解。友谊或友情,就是在这样那样的充满摩擦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