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当官后应该如何做?》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前阵子有位妈妈说她上小学儿子,被老师任命为纪律班长,要求老师不在时,把不守纪律的人记下来,报告给老师,让老师收拾他。这位妈妈很反感老师用这种方法来管理学生,过早让孩子知道权力的作用。如果是你,你会对孩子怎么说?
  
井中月解答:
官,是一种职位,是经过任命或选举出来,具备一定管理职能的人。他们是一个社会群体中的强势者,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资源的分配权。在权力的使用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情况下,他们必然是群体中最大的利益受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人群。

当老师任命一个孩子,或让孩子自己选举出一个同学为官,并要求其在自己不在时,行使一定的权利,这种方法在教育中会经常使用,并无不妥之处。这不仅是为了方便管理,也是给具备一定能力的孩子有实践机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会自我约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老师要求纪律班长记录不守纪律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无可厚非。

老师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不能因为老师不在,就可以做一些违规的事情,特别是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学习的事情。就算老师说“收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这样的话不好,但在一个集体中,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没有错误的。因为纪律也是一种集体的游戏规则之一,大家都必须遵守。参见《从美国小学生守则谈3岁孩子立界线》。

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小学老师都知道,童年期孩子的领导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他们还处于人际交往和事物管理的学习阶段。除了个别品行不端、希望孩子当“卧底”的老师以外,绝大多数老师让孩子协助管理班级,并不指望孩子真能做好人的管理,而是期盼自己的班级不要太乱,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和不妨碍他人,以及在人前、人后表现一致。参见《童年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如果让童年期的孩子像成人那样,能时时遵守规则的教育模式,也是很难实现的,毕竟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现今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喜欢听话、遵守纪律的孩子,可这种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天性和长处,也会使孩子失去思考和变的唯唯诺诺,失去思考和判断能力,甚至部分孩子由此会厌恶学校学习!参见《案例分析:如何看待老师不喜欢孩子》。

小学生是很敬畏老师的,基本会按照要求去做,很少当着老师的面故意犯错误。而老师不在,孩子紧绷的神经会松懈下来,出现一些故意的违规行为。针对孩子违纪行为,一定要让孩子官明白,某些同学“故意”犯错,是有多种原因的,不能单纯只从正确和错误的角度去看,要用心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这样,特别是自己是否有做的不到位地方。

至于在老师不在时,孩子出现违规行为,大致原因有:第一,老师不在,害怕惩罚的心理减弱,一些被压制的不良习惯行为就冒头了;第二,孩子属于动觉触觉型学习方式,控制不住自己,但他们在老师在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违规;第三,孩子缺乏关注,以违规行为吸引别人注意;第四,孩子不小心、无意行为导致行为结果违规,如椅子倒了、无意撞到其他人;第五,孩子间发生争执或物品的争抢,当控制不住自己时,就会出现故意违规情况;第六,孩子间的一种权利斗争,也许是对那些孩子官的挑战,也可能是展示自己的力量或领导力;第七,某些孩子官不公平的行为,会激发被管制孩子的反抗,出现违规也是自然的了。参见《因材施教必先看孩子学习类型》。

可问题是,当老师任命某个孩子为纪律班长,要求记录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那孩子是否一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从儿童教育上讲,被教育者应该且必须听从教育者的要求,如果不同意老师的要求,可以事前进行协商。但一经答应和同意,就要变成一个承诺,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的话,教育就充满了随意性,很难达到应有的目的和要求。参见《从驯懒老公想到驯懒孩子》。

如果老师的要求,孩子认为不合理或不应该这样做,且老师还坚持这样,那较好的方法是不接受这样的权利。同时,也应该和学校和家长说明这样的情况。反过来,如果孩子借老师的“虎皮”,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进行打击报复,则说明孩子已经有点过度社会化,且自我中心感太强,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亡羊补牢了。参见《放权就意味着要相信孩子》。

在老师让自己“记录老师不在时谁表现不好”这件事情上,比较好的方式是,孩子要根据老师的意图先进行协商,如问老师是否自己可先进行适当管理,只有在对方恶意捣乱,或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时,才记录下来?当然,在这之前,孩子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有一定的威望和控制能力,以及能公正对待每个人,不管喜欢不喜欢对方。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去控制局面,或不知道如何与人进行正确的沟通,请辞就是很好的办法了。

理论上,孩子很少有恶意捣乱的行为出现,绝大多数都是各种影响他人的小动作。所以,孩子官如何与人沟通,能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劝告,不使问题进一步升级,就体现出孩子的情商如何了。能力高的孩子,甚至可以借机竖立自己的威信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好感。说白了,就是看孩子怎么做到在尊重每个同学的基础上,既满足老师要求又增加自己人情分。参见《擦亮家长心灵的窗户》、《老师说自己孩子太一般了》。

如果孩子官根本不考虑老师的最终目的,而是“铁面无私”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会让孩子过早失去自我,散失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能力,会失去所有的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经常打小报告的人。在一个集体里,大家应是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协作的关系。孩子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权利而去“管”别人,而忽视权利背后的责任和义务。参见《5岁孩子想当班长是官迷?》。

当孩子当了官以后,最重要的是不能采取两套不同的要求,对人公平才能获得大家的拥护和尊敬。比如,不能因为某些同学和自己关系好,就给予一定的照顾,也不能要求别人的自己却做不到。在孩子的管理能力培养上,家长是要教一点技巧的。比如,就算其他同学是真正犯了错误,也要给别人及时改正的机会,不要因为自己有权力就显摆。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别教人性的劣根》。

所以,孩子当官,家长要为孩子打气鼓劲的同时,也要避免孩子走偏,特别是当老师的指令是有争议的时候。当孩子养成某种不恰当的行为模式,想改正是非常困难的,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当官可以锻炼很多能力,而忽视更重要的人品问题。不能否认的是,是个官,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的,牺牲某些人的利益在所难免,这就需要看家长如何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