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应该如何进行阅读?》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有位妈妈说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字也认了不少,只是很喜欢看卡通动漫类的书。于是,这位妈妈就给孩子推荐了一些比较有趣纯文字类的书籍。可是,某天你正忙的时候,孩子不停地来问某些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

井中月解答:

记得在我在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看纯文字类的书籍,书名早已经忘记了。我读着读着,就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好像是洗漱的“漱”,于是就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妈也耐心解释了。可是,在我问了其他几个字,再问“漱”时,就被劈头盖脑训斥了一阵,说怎么这么笨!

所以,我很长时间对纯文字类书籍兴趣不大,虽然也看,但都属于半半拉拉、兴趣不高的。后来,直到我每天中午想听评书《隋唐演义》和《说岳全传》,而父母怕耽误午睡不让听,迫不得已,为了在同学中显摆,自己跑图书馆专门攻读了一下。自然,在读的时候有大量的生字,而我为了知道后面的情节,囫囵吞枣是不可避免的。

自此,我自己养成了一个读书习惯,对课余读的各种书籍,喜欢快速阅读,遇到特别喜爱的词句,还专门找一个本记录下来。而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成语,基本是靠前后的内容来推测,很少去查字典和问人。如果遇到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书,或者是读起来非常累的,干脆就直接放弃了,因为我感觉读那样的书是一种折磨。

扯了半天的闲话,现在回到主题上来,学龄孩子到三年级末,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识字已近一千七百常用字,而有的孩子甚至超过三千以上,孩子阅读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大为提高,基本具备看文字书的条件。所以,在孩子二、三年级,是一个很关键时期,父母能正确“引诱”孩子读书,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原来以图画为主的书籍,转到以读文字为主的书籍。参见《节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

如果问一些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书,许多人会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见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让孩子温文尔雅,等等。这些话说的绝对没有错误,但如果把上面的读书缘由和好处,告诉正在培养读文字书的孩子,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这不仅许多东西孩子还不能明白,更是充满了家长的功利性要求。参见《给予便是获得和功利教育模式》、《超前教育孩子与喝马桶里的水》。

让孩子爱上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兴趣。如果父母讲太多的大道理,同时把读书和孩子的学习挂上钩,比如孩子的写作文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在有意无意中,把读书变成了一项任务,孩子必定感到压力。其结果是,孩子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为父母读书。当孩子到了承受极限,就会对书产生厌倦和憎恶,严重的还影响到正常学习。参见《案例分析:培养阅读要从孩子兴趣开始》。

所以,让孩子长时间维持阅读享受,就算家长内心充满了各种期望,也不要对孩子有任何表现。只要孩子能经常看,就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在“催促”孩子读书上,别说“你该读书了”,而是尽可能寻找孩子的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让他自己满足。比如,孩子喜欢姚明,那递给孩子你收集的姚明相关信息,孩子必定喜欢读的。若和孩子一起做成剪报本,更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

在刚开始对孩子进行文字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孩子由于认知和能力的问题,必然出现一些阅读障碍,比如有生字、某些词语不明白、缺乏背景了解而难于理解等,如果这些障碍妨碍了孩子的阅读,就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所以,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基础上,告知他们遇到阅读困难是非常正常的,并想办法解决掉。

任何一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遇到生字,刚开始读文字书籍的孩子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孩子遇到生字、生词来问,都是音、意一起问的,如说“这是什么字”。从阅读习惯上讲,好的阅读一定是要流畅的,这样人才有兴趣继续往下读。所以,单从这点上看,当孩子由于不认识字就来问父母,不是很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纯文字书籍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较好的阅读方式,由于对生字的敏感和兴趣,好奇心驱使孩子想立即知道是什么意思,知道了课本以外的字词也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井中月个人倾向于在最初几次孩子来问,一定要顺口回答,且解释要尽可能短,让孩子明白即可。如果发现某书孩子问的较多,则建议先念书给孩子听。

另外,当遇到孩子看一本书,来问生字的次数较多,这说明孩子现在看的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偏难。可若父母直接对孩子说,这本书偏难先不要看了,就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遇到困难,找到理由就可以退缩”的想法,得不偿失。所以,当父母碰到这样的情况,比较好的处理办法是与孩子一起读,虽然慢但效果明显。

当孩子看下一本书前,家长针对上一本生字较多的情况,就需要对孩子做一点事前工作了。首先,要非常肯定孩子已经读完了一本书,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其次,要告诉孩子阅读是一种享受,但爸妈读书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字词都认的,所以有些生字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看懂内容就可以。允许拿笔在书上画下来,事后统一问或自己查字典。

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知道阅读既是享受,但其中也有困难和挑战。只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有良好的投入,就是好的阅读。对于不很重要的生字,孩子先自己猜和随手标注一下,此时家长就别心疼书籍被划的脏兮兮的了。孩子不为一个不认识的字而打断看书的思路,可以让他们保持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领悟能力和逻辑推理。

好的阅读,虽然讲究流畅,但实际过程中也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也就是说,既要告诉孩子如何阅读,也允许孩子随时来问自己。因为孩子可能遇到的是一个关键词,不明白的话反而影响理解。千万不能孩子来请求,家长却让孩子去查字典,或先猜。这点很重要,对遇到困难来寻求帮助的情况,家长变相拒绝,以后孩子再也不愿意和你说了。参见《当孩子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

最后,顺便说一下,对于初期培养阅读习惯时,父母不要期望孩子什么内容都记住,要允许孩子“选择性遗忘”。例如,不迫不及待“考核”孩子,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和写读后感。其实,如果书中的内容不吸引孩子,或和孩子生活过远,孩子记不住书中所有情节和人物,也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只要孩子能有兴趣去一本、一本的读,就算很好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