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你是如何让孩子获得零花钱的?》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但在给的方式上,却千差万别。例如有父母固定派发,有的当孩子说出理由就给,等等。对此,如果你已开始给孩子零花钱,那你是采取什么方式来给孩子零花钱?

井中月解答:

在前面,我井中月就自己的认知,写了《案例分析:孩子零花钱与正确金钱观》、《案例分析:孩子的压岁钱应归属于孩子》,都是和金钱相关的。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的零花钱到底怎么给。

孩子在没有跟父母进过超市、商店之前,以及看见现钞结账的情况下,孩子不会真正认识钱的。若父母经常使用信用卡结账,则孩子对卡片就充满了兴趣,反而对钱的认识相对模糊。会有这样的原因是孩子的认知,是以感性认知为主。所以,只有孩子看见“钱”能换回想要的东西后,才能真正对钱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占用的欲望。

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但在给的方式上,却千差万别了。如果给孩子零花钱很随意,就完全失去其所在的教育意义,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给,否则孩子很难有正确的金钱观和良好的欲望管理。当孩子在金钱上养成不良习惯,欲望之门被打开而没有限制,改正起来极其困难。所以,给孩子零花钱,一定要特别的慎重。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给零花钱的方式,做简单的评述:

第一,买东西找零当零花钱。有些家长喜欢把找零的钱给小孩子玩,大一点的就随意地当成零花钱。这样的做法并不理想,其很大程度上这样给孩子造成一种习惯认知,即“找零的钱应该是我的”。而没有界线的父母,会使零花钱的口子越开越大。同时,由于找零的数额相差较大,且获得相对容易,较难让孩子珍惜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二,当孩子说正常出理由就给零花钱。表面上看,这是很合理的。只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比较遵守双方约定的规则。但看到这么轻松地就可以获得一笔金钱,当有特殊需求时,就会夸大其正常的理由,或是编制理由从父母骗取。虽然父母可以核实一些理由,但最后必然形成防贼一样防孩子。与其这样,最好就别给自己找麻烦。参见《婴幼儿孩子撒谎的原因分析》。

第三,零花钱当作学习成绩的奖励。有些家长喜欢按照孩子的成绩,来给不同档次的零花钱。当家长利用金钱引诱来让孩子学习,这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这些学习就是乏味、无趣的,根本不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同时,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学习动力,短暂而薄弱,如果不提高档次,同样成绩第二次的兴奋度就远低于第一次。参见《教养坏习惯:孩子学习和物质挂钩》。

第四,零花钱当作表现好的奖励。这和把零花钱当作学习成绩的奖励,都属于一类的情况,只是这样做会让孩子为表现而表现,很容易有虚伪的情况出现,使孩子过度社会化。同样,孩子为了下次表现好而获得更高的刺激,就要讲条件提高价码。如果有一天,其价码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孩子反而会故意无理取闹和成心给家长难堪。

另外,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为了讨孩子的好,或为了争夺孩子对自己的爱,去专门给孩子零花钱。这是非常短视的做法,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钱虽然可以买到许多的东西,但不能买来对你的爱。所以,给孩子的零花钱与爱无关,否则未来有无穷的麻烦,孩子难有正确的婚恋观和理解真正的爱,想纠正也是非常的难。

第五,家务劳动的报酬当零花钱。帮家人做事和为家庭做贡献,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义务。做家务给钱,只会扭曲孩子原本单纯的动机。未来一旦不付钱,他还会为你做事情吗?从教育功能上看,古人也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务活可以训练孩子的爱心、动手、协调、责任等诸多方面。但如果被家长金钱化了,孩子就不会尽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成为唯利是图的人。参见《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也许有朋友说,真的不能做家务赚零花钱吗?在教育中,永远没有绝对的事情,家长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实施自己的教育策略。比如,有一些家务确实是可以承包给孩子的,假设你家要买植物装饰书房,此时你就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方案和提出预算。若孩子的方案最后全家通过并实施,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笔零花钱作为奖励。大家可以想想,这和一般家务活有什么区别?

另外,如果孩子能像国外孩子那样,替邻居打扫院子、遛狗、照看孩子等,通过这样的劳动来赚零花钱,则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更好。可惜的是,这样机会在国内很少有,也谈不上如投递报纸、送牛奶等这样的零活。当然,如果家长想创造机会,也不是不可以做。比如,找住处附近的孤寡老人,私下和他们协商,将家长提供的“工钱”用来支付孩子去做家务的酬劳。

第六,节日压岁钱、红包当零花钱。从压岁钱的实际寓意和物主权上看,这确实是孩子的零花钱来源之一。只是目前脱离压岁钱含意的节日红包,由于数额较大,孩子很难有独立的支配权力。所以,这部分钱实际上和没有一样,孩子只是在一些特殊需要时,比如购买学习用具,或自己相关的兴趣班等,才有可能使用,但这已和零花钱无关了。参见《案例分析:孩子的压岁钱应归属于孩子》。

第七,孩子正常花销的结余,如乘车费。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在国内较少见,因为乘车有卡,午餐也很少是孩子自己去买,而和学习相关的东西,往往都由家长和学校负责了。所以在小学和中学,孩子很难有天天需要自己去花钱的情况出现,他们也无法从中获得零花钱。但这种方式,是我最推崇的,对孩子的欲望管理最有效。

从教育上讲,这种获得零花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比如你每周给孩子车费10元,孩子某天跑步上学省出2元当零花钱,但这需要孩子有付出,知道想获得某个方面的欲望,就要压制其他方面的享受。这不仅让孩子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也让孩子学会平衡、自我控制,而什么都想满足是无法实现的,没有舍就没有得!

第八,拿零花钱当孩子的补偿,如没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发放零花钱的方式,虽然家长出于补偿心理,以此换取陪孩子的时间。而孩子当时也很开心,但家长的刻意“讨好”很快会被孩子察觉并充分利用,价码也会越来越高。当有一天你不愿意满足的时候,孩子会变本加厉地“拒绝”你或故意伤害自己!参见《扒五层皮:父亲不爱和孩子玩》、《女儿为何不爱和父亲玩?》、《孩子为何天性想与父亲玩?》。

第九,父母固定时间给孩子零花钱。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即让孩子知道资源是有限的,也让孩子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预期,能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和节制欲望。但这种有规则的零花钱发放制度,要与孩子的生活管理脱钩,不能因为孩子不收拾屋子、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等,就改变零花钱的发放制度,或克扣零花钱来惩罚。否则,很容易把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给复杂化,失去最佳的教育时机。

所以,孩子学习金钱管理,规则必须有言在先。如金额不得随意增加、自己做出的选择须由自己承担后果等。家长也可提出一些奖励计划,例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每次都省下了一部分钱,那么到了年底、生日,或者特殊节日,父母会“加倍返还”作为奖励。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帮孩子练习克制欲望,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