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它的译文也备受瞩目。目前流传最广的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版本(以下简称杨戴),以及英国汉学家David Hawkes大卫·霍克斯(也作戴维·霍克思)翻译的版本。霍克斯版的译文是世界上第一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名字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而杨戴版的译文则将名字译作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为什么在中国堪称巅峰之作的《红楼梦》最初是以爱情小说闻名于国外?这两个版本到底有何特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今天要赏析的是书中第五回出现的金陵判词。金陵判词共十四首,暗含了《红楼梦》中十五位重要女性角色的命运,具有统领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书中,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于是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有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3册。册中有图画有判词,但无有名姓。

 

林黛玉&薛宝钗(钗黛合一)

原文: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杨戴版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


 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d.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 jade.

霍克斯版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s,

 The gold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解析:

1)这首判词虽短,却暗含了《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角色的命运。“可叹停机德”和“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堪怜咏絮才”和“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

2)前两句判词运用典故,“停机德”和“咏絮才”都是中国古代故事。

“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讲述乐羊子离家求学,因为思家一年即归,他的妻子知道后用剪刀剪断了正在织的布,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由此被后人称颂贤德,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贤妻良母标准。这里指薛宝钗贤淑,让人难免感叹。杨译将“停机德”译作“her wifely virtue”,而霍译则是“female virtue”;相较之下,杨译更符合原文表述的意思。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人都是富贵之家长成的女子,女德自然都有,只不过在贾母这些长辈的心中,薛宝钗更有为人妻子的妇德

3)“咏絮才”运用晋代谢道韫的典故,当时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展现惊艳诗才,后来多用于指女子聪明伶俐,能诗善文。这里指林黛玉的才情,应该怜惜。

杨译将“咏絮才”译作“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化用了谢道韫的典故,对于了解这段典故的读者而言自然更觉贴切,但对外国读者而言却无法很快地了解到林黛玉才情非凡这一点;并且willow指柳树,柳絮用willow catkin更为贴切。而霍译则是“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隐去了典故,用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林黛玉的才情让别人相形见绌。两者的翻译在“达意”方面各有千秋,这一句英大更为欣赏霍译。

4)“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林”倒过来正是“林黛玉”,玉带本是勋贵家庭的物品,却沦落到挂在枯木上,预示了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结局。

“金簪雪里埋”里的“雪”通“薛”,“金簪”则指“宝钗”,从修辞手法上看与前一句异曲同工。金簪虽好,却被埋在雪中,暗示了薛宝钗不得其所的结局,虽然嫁给了贾宝玉,却遭受冷落,孤寒一生。

杨戴和霍克斯对这两句的翻译大同小异,无非是语序和句式的区别,都没能体现原文修辞的韵味。汉语的博大精深无法通过翻译一一呈现,艺术性也大打折扣。

5)这首钗黛合一的判词充满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哀叹惋惜,这种感情色彩在杨戴的版本通过“alas”和“poor maid”体现了,alas表示哀伤或遗憾的感叹,和汉语中的呜呼哀哉相似。而霍译则省去了这层感情色彩,采用了“one……one……”的句式,更像“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结构。

 

王熙凤

原文: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杨戴版

 

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 falls on evil times;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

 

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

 

Departing in tears to J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

霍克斯版

 

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All 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 and tree: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t calamity.

 

 

 

 

 

解析:

1)从原文的画作中就可以知晓这首判词属于王熙凤,“凡鸟”是从“凤”的繁体“鳳”拆分出的两个字,暗指王熙凤。画作里的雌凤靠着冰山,这冰山就指即将没落的贾府。凤凰虽是神鸟,但拆分出的“凡鸟”却比喻庸才。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简傲》:晋代吕安访问嵇康,嵇康不在,他的哥哥请吕安进屋坐,但吕安没有进门,写了一个凤字。嵇康的哥哥以为吕安在夸奖他,其实吕安是在隐晦地嘲笑他是凡鸟,庸才。

杨戴将凡鸟译作“bird”,将原文隐含的意思挑明,虽然贴合原文的意思,但是却失去了琵琶半遮的韵味,也与后文中的众人称赞不太相符,对不懂典故的读者而言理解上有些难度。而霍译则是“phoenix”,将凡鸟的出处点明,与后续的内容连接自然。

2)第三四句是争议最大的两句,有不少人套用同样的拆字法来分析原文。关于“一从二令三人木”,一种说法是指凤姐对贾琏的态度变化:最初对贾琏(她的丈夫)言听计从,后来开始发号施令,最终被休(‘人木’)【参照吴恩裕先生的《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记》】。另一种说法则恰好相反,说这是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最开始对凤姐言听计从,后来就开始对她冷淡(‘二令’组成‘冷’字),最后休弃了她。

依据王熙凤的行事作风,这两种说法都有依据。从译文来看,杨戴显然采用了第一种解读,用comply--command--dismissed写出了凤姐的命运转变,讲述得十分清楚。而霍译则简单许多,霍克斯省去了前面的弯弯绕绕,直接表明了凤姐最后被休的命运,他的译文“'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 and tree”沿用了判词的隐晦风格,一人一木两者组成的谜语——谜底是“休”。

这么一想也对,管它是谁的态度变化呢,反正最后都是凤姐被休了。那个年代,女人再有能力也是弱势群体,一封休书就让你哭诉无门。

3)最后一句的译文中,杨戴用了“depart”表示离别,而霍译则用了“return”表示归去。从夫家被休弃回娘家,到底是离去还是回归呢?

金陵判词使用了大量修辞格,暗含玄机,有许多修辞几乎是不可翻的。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仅选取三位人物的判词进行简短分析,其他人的判词我们下期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