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语言文化谈

问:德语的发音比法语来得有劲,铿锵,有点嚼豆子的感觉。

阎:德语比起法语要铿锵,是因为德语的重音多数在前面,法语的重音很少有在第一个音节就有重音的。听上去要柔和一些。如果再深层次的挖掘一下,可能跟生存的气候也有关。南方的气候比较温和,语音语调都会要轻巧一些,所以听起来会温和一些。

问::我今天很荣幸听到两位老师的现场同声传译。提到同声传译,我想到以前有个朋友讲,在小语种的翻译里最难做的是德语的同声传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因为德语的动词通常在一个完整句子的最后,你只能 把这个句子听完才知道这个演讲者到底想干什么。

阎: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德语的动词特别在从句里放在句子的末尾, 或者在带有情态动词的句子里,使役动词也会放在句子的末尾。在这种 情况下,比方说像下围棋一样,一段、二段的翻译可能需要把一句话完 全听完才能反应过来,但如果高段位的翻译可能就不需要把每句话听到 最后一个动词才反应过来,如果这样的话他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同声传译 了。真正做到同声传译,他应该把这句话听到50%或者最多听到75%的时 候,基本能够反应过来那人正在说什么。这时候他正在构造比较动人的 句子,否则他也称不上同声传译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困难,这主要是 培训和训练的结果。同声传译有很多技巧,如果能有一个系统的训练, 还是能做到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德语的结构相对比较严谨, 它也有章可循。顺着它的结构,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把 重心抓到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

问:我在网上看到有些网页评价学德语其实有点像学数学,学逻辑数学。 你说它简单,它像一个个的公式;说它难,就是因为公式太多了,要不停的拼凑、用好、用合适。

阎:对,这里面很多语法现象都是公式,但这些公式是需要大家掌握, 但并不是需要大家一步到位都要掌握。如果大家要是这么想的话,那他 很难把德语学好、说好、用好。他可能需要一步步的来,逐渐掌握你需 要的东西。因为要你想一下子100%所有都掌握的话,这对学习任何语言 都不太可能。英语的话,大家可能认为语法现象相对要少一些,但实际 上要把英语说的和英国人、美国人一样地道,我相信还是非常难的。因 为语言的目的都是用来交流的。要像达到一定交流的高度,任何语言都 有着同样的难度。这一点可以说是我的一个信仰吧。

吴:我来补充一下,在欧洲的大陆上,语言有个特点是:由西往东越来 越复杂。相对法语来说,德语的结构不算非常严谨,当然他们的民族性 格正好相反,德国人比法国人严谨的多。但他们语言特点是,法语是非 常严格的,所以在国际上法律条文很多是用法文写的,它不会有歧义。但 德文它难就难在它有很多歧义。这个我在搞翻译阅读时,碰到很多这样 的问题。如果同学能接触到东欧语言的话,那他们应该庆幸他们选择了 德语,因为德语比它们要简单多了。如果学俄语,那是非常非常难的。 我们那时学俄语专业的同学,4年下来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非常困难 。

阎:我觉得这可能是教学法的问题,有些人学习俄语在短时间内可以学 习得非常好。我觉得语言的话,可能很难分出哪种语言更难,哪种更不 难。因为它可能会有一个互补在里面。比如:法文比英文更难,那法国 人不会这样认为。那联合国用法文作为他的工作语言,那可能是因为历 史原因,并不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原因。因为历史上法国曾经非常辉煌, 它的语言传播的也非常广泛,它在外交领域里获得了认可。但今天它的 地位逐渐被英文所替代。过很多年,很难说英文的地位不会被其他语言 所替代。比如说:被中文、印度语或西班牙语,这都有可能。我觉得语 言的难易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应该说,各种语言你用心的学,都可以 学好。50年代有很多人学习俄语,当时的教学法也非常简单,基本上是 语法换语法,但是当时学好俄语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俄语格的话比德语 多几个,但它没有冠词,那德语的定冠词、不定冠词又比它复杂了很多 。

吴:这一点我可以证实,因为我是学法律的。每一位学法律的或者大陆 法系国家的人都会去研究德国民法典,但并不是每一位都会去研究法国 民法典。

孟: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人家都说学语言需要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那么这句话是怎么产生的?学语言是为什么?是为了我用中文可以表达 内容,我用一门内外语也可以同样表达。实际上,学语言的主体在于本 来我不会表达,通过积累我会表达;本来我可以表达,但没有母语者表达得地道,我怎么打磨我的语言使它更地道。那么,刚才2位老师谈到的 语言学习中一点,比如说语法或者语言规则这样的问题,是在学语言刚 开始产生的。像任何一个成年有理智的人,或有正常智慧的人,学2年德 语,德语的语法他都能掌握得很好。实际上2年之后,语法掌握完了德语 就学得很好了吗?未必。学任何一门语言,实际上最重要的精力,最主要的时间并不是在学语言的规则上,而是在运用上。从这个角度来讲, 德语实际上并不比任何一个语言难,也不比任何一个语言简单。因为在 以后8年或者18年的时间,大家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叫做语言的积累 ,而不是语言规则的积累。

问:孟老师,您有留学的经历。请问您是先在国内学的法律,然后出国学的德语;还是先在国内学的德语,出国之后选择了法律?

孟:我在国内本科学的是德语,然后选择了法律。我们正好国内与国外 有些交流项目,我参加了这个教育项目,所以我得到了在德国用短期时 间可以获得德国法学学位的机会。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学法律是以 学德语为基础的。如果要研究德国法的话,没有一点语言基础,困难是比较大的。

问:这两年小语种开始热起来,但是德语从口碑上一直不如法语那么受欢迎,法语被说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三位老师当初是怎么想到学习德语的?

阎:德国人有一句话,选择就是痛苦,但我当时并不是十分痛苦。
在我学习德语的那个年代,大家都希望考上大学以后能学习一门外语,当时的选择就是英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最热门的可能就是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这四种语言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强大的几个国家。实际上语言的传播是需要依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基础的。这几个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很深厚的基础。
所以当时我就在想,有那么多人选择英语,要不我就选德语吧。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说德语很严谨,那么我想我不仅仅学了一门语言,还可以让我的思维变的严谨,那么我就学德语吧。
其实,这也是我刚刚和两位老师讨论的,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些规则的堆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来说,学习语言就像下棋,可能刚开始是对一些规则的掌握,掌握这些规则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但是对于规则的运用就十分重要。语言的运用能力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下一页 给留学德国和零基础学德语朋友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