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但凡关注早期教育的妈妈们,在找早教书籍时都会看到《林怡育儿体验与感悟》、《林怡教你玩游戏》这样的书。林怡到底是怎样一个"道行高深"的早教专家呢?本期沪江专访就请来了林怡老师。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林怡老师说:别以为你会爱孩子。

 

【本期人物】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林怡育儿网站、林怡育儿会所创办人;

沪江部落:http://bulo.hujiang.com/u/14495724/

每一朵小花都有自己的美丽

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只有做白领拿高薪才算有出息。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一致的教育口号。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才能。林怡老师在CCTalk和沪友们语音交流时这样说道:"养孩子就像养花,每一种花都有他与众不同的特性。如果他是一株月季,我们就把他养成那株最美的月季,千万不要因为看到牡丹更富贵,就将牡丹富贵的特性赋予他。"

在早教行业从教多年,林怡发现孩子有不同的类型,有谨慎型、雷厉风行型、敏感型、叛逆型、合作型等,每种类型的孩子都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不用刻意去扭转孩子的天性,只要家长引导好,每个类型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少家长都怀揣着望子成龙的心,殊不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心甘情愿地从事现有的工作,他们的成才只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妥协。即便父母现在打压孩子,孩子以后还是会抓住机会朝他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发展。行行出状元,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的幸福感会更强。这个道理,林怡是在体验过不同的工作之后明白的。尝试了不同的职业,才发现自己最喜欢做育儿方面的工作。

有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弱点,实际上是无法接受自己。林怡说曾经遇到过一对很腼腆的家长向她咨询,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很外向的人。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能做到,这样不合理的要求,对孩子来说很不公平。承认孩子不完美,接受孩子不完美,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爱护孩子。世界的精彩在于多样,人生的精彩源自独特,无名小花也有自己的美丽。

童年经历影响一生

童年经历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吗?Yes!

童年阴影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吗?No!

对早期教育有所了解的父母,明白童年经历会给孩子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父母们总是想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看了很多育儿书之后,反而更担心自己哪里没做好,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留下童年的阴影。

林怡老师说,人无完人,家长无法给孩子绝对完美的童年,家长没必要因此焦虑。育儿书籍的初衷是能帮助家长去解决一些问题,让家长更轻松,不要把"童年影响"看得过于严重。

林怡老师分享了一个看似负面的童年经历:她父母有5个孩子,就她一个是女儿,母亲偏爱女儿,又担心女儿的安全,不准年幼的她走得太远,活动范围只限于家里附近。别的小孩子结伴同行的时候,林怡能在家生闷气。为了打发时间,去观察周围发现的一切,看蚂蚁搬运食物,看蜘蛛捕食……

后来才发现,这看似无聊寂寞的童年时光,培养了林怡独立和耐受寂寞的能力,给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却是正面的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阅历同样在增加,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小时候不能理解的事,甚至一些所谓的"童年阴影",在某天也许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事业,很少能陪伴孩子。如何做到事业和孩子两不误?林怡老师说,她休完产假就去上班了。当时工作的辛苦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白领,一周工作六天,其中还有一天晚上要在单位值班。既然陪伴孩子在时间上得不到保障,就要保证质量。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抛开一切工作和杂事,全身心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去,孩子玩得非常开心,体验到和母亲在一起的愉悦。即使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亲子之间的感情却非常深厚。林老师当年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经常这样去建议那些在职场打拼的父母。

孩子的洞察能力不比大人逊色,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是否心不在焉,孩子都能感受到。一些全职妈妈几乎24小时和孩子在一起,没有空间来释放自己,也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甚至带着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同样会传染给孩子。

每天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只属于家长和孩子,时间一到,抛掉工作,抛掉烦恼,和孩子尽情享受!

育儿没有绝对的方案

微博上会有很多家长向林怡咨询和孩子相关的问题,像这样在沪江网的CCtalk和沪友们在线语音交流,是林怡的首次尝试。通过与家长们的互动,她发现了家长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不看她给别人的回复,只关心自己孩子的问题,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在寻求帮助,有些类似的问题只需要变通一下就能解决。

我们习惯了遇到问题去寻求标准答案,有的家长还会向林怡老师讨要育儿方案。林怡老师想通过沪江网告诉大家:育儿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因为父母、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体差异非常大,遇到问题并不是一个方案一个专家就能解决。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父母自我修炼的过程。在为人父母的初期,家长们"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看到孩子有问题,就只盯着问题,一心想着要如何改造孩子;当到达"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阶段时,家长已经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焦虑相对也减少了许多;随着"修炼"的继续,在到达某个高度后,家长们又回归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此时,遇到孩子的问题,已经能真正理解和接纳,育儿就能见招拆招,如顺水行舟,变得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