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犯错误后你怎么惩罚?》的总结之一,明天说之二。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某天,你5-7岁调皮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由于发生争执把别的孩子打伤了。但谁是谁非,或谁先动手的已不得而知。但是,事后对方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告状了,对此,你会如何处理?

井中月解答: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纠纷,是太经常的事情了,许多时候还很难说谁是谁非。如果家中有一个较调皮的孩子,遇到其他父母或老师来告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如何处理对自己孩子的告状,就体现家长对儿童教育理念的理解能力了。参见《案例分析: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

带着“受欺负”的孩子去告状,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教育方式,这不仅无助于了解真实的情况,也违反不当孩子面商讨其问题的原则。所以,就算自己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也不建议带着孩子去。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你遇不到对方家长带着孩子来告状。此时,这种事情的处理,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都有很多影响。参见《别带着受欺负的孩子去告状》。

当某家长带着孩子来告自己孩子的状,绝对是令人极其尴尬的事情。特别是看到对方孩子的“伤势”,内火上升,家长一般会有两种常见反应,一是恨不得马上把自己的孩子暴揍一顿,或劈头盖脸的训斥。但为了先缓解对方家长情绪,一连串的“对不起”会说出来;二是对对方家长的“血泪控诉”持否定和不相信的态度。参见《教养坏习惯:替孩子道歉》、《父母要抛弃自己的思维惯性》。

面对“咄咄逼人”的“受欺负”孩子家长,过分要面子立即替孩子进行道歉,或完全不顾事实否认自己孩子行为,都不是很恰当。此时,最正确、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把对方家长也当成“孩子”,你平时怎么面对有情绪孩子就怎么去做。具体的无非是倾听对方、认同其情绪,并采取适当的共情和复述,这样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参见《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倾听开始》、《与孩子共情就是这么简单!》。

当来自己家告状的家长宣读了“战书”以后,你虽然还不是很清楚事实,也会大致明了当前状况。此时,如果对方孩子有伤势则要表示歉意,而不管谁是谁非,毕竟对方孩子已经受到身体伤害。同时,你要平静、严肃地支走自己孩子,并温和地请对方家长坐下来,端茶倒水,即避免情绪对抗,也能开始详细倾听对方家长和孩子“控诉”。参见《教养坏习惯: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孩子问题》。

在倾听、认同对方家长情绪过程中,你需要特别观察对方家长,看其是何种类型的人。如果对方属于“混不讲理”家长,则可以避开孩子和对方“理拼”,不过你挨打了也别怪我。实际上,讲理家长是绝大多数的,若不是其孩子受伤很可能不会找上门了。而你只要发现这点,应该明白只要能让对方家长平静下来,就可以进行良好沟通的。参见《好父母就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在观察来告状的家长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注意观察两个孩子。理论上,当两个孩子处于“对质”面对面状态,相对有耻辱感和稍微知道是非的孩子,其情绪反应和身体语言是非常明显的,基本可以让你大致判断孩子的谁是谁非,以及孩子的矛盾深浅。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家长在平时就善于观察孩子,否则很难察觉到。参见《了解孩子从生活细节开始》、《孩子成长要有适当的罪恶感》。

比如,如果两个孩子很坦然,也没有什么对立态度,这是最好的现象。这说明孩子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只是玩耍中不小心伤到对方,或就算自己孩子有错误,但已经获得对方的谅解。此时对方家长来“告状”,只是其看到孩子“伤势”而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对此,你可以完全让两个孩子去别的房间玩,然后和对方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再如,如果自己孩子很坦然,而来告状的孩子恐慌,则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孩子真的可能是“小霸王”,欺负人惯了,别的小伙伴害怕。二是,对方孩子理亏,但又没有和家长完全说实话,对方家长基于不完整信息就来“告状”了。反过来,如果自己孩子很恐慌,而来告状的孩子坦然,则也会有两种情况,只是和上面相反而已。

当然,两个孩子面对两个家长的“对质”,也有可能都处于恐慌之中。这是因为孩子自己也无法准确判断是非,或由于谁都有错误,甚至是由于家长的上纲上线,使自己感到害怕。出现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至于是何种原因,也不排除本身就是糊涂账。这需要父母根据自己孩子以往的表现,以及进一步对实际事件的了解,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所以,当倾听完对方的讲述和认同对方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后,初步了解“事实”和细致观察对方家长和孩子以后,首要的事情是问来“告状”孩子有什么需求或打算,比如正式的道歉。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提无理要求的。等孩子说完,就可以安排其他家人领他到其他房间吃点零食,或看书什么的。这时,你就可以让自己的“粉墨登场”了。

不给自己孩子压力,当着来“告状”的家长,重复事情的原委,事件经过也就基本浮出水面。其结论不外乎是完全自己孩子错了,或对方孩子错再先,自己孩子打人在后,或双方争执中,对方孩子被自己孩子无意打伤。如果不牵涉到对方孩子的伤势,基本是可以结案并进行对应教育了,但假设对方孩子有伤,就算无意的,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此,原告和被告都经过相应的陈述,双方家长应对事情的原委和解决办法获得共识的。可针对不同的情况,是谁的问题,谁就承认对应的错误,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此时比较麻烦的是,不管是那个孩子,有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不肯承认,或不肯道歉,或虚情假意地道歉。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孩子感觉委屈,就是家庭教育出来问题。参见《父母的教化与孩子不听话》、《不能忽视孩子的变相反抗》、《教养坏习惯:以孩子为中》。

一般情况下,当自己孩子道歉,或两个孩子相互道歉以后,来“告状”的家长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许多家长做到这里,认为事情已经可以了结,但实际上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否则又丧失一次良好的教育机会。一是想办法让孩子和解,告诉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二是根据以往的约定进行惩罚,或从今天开始指定错误后的惩罚办法。参见《丢钱包与无所不在的生活教育》。

孩子发生纠纷,除了某些过度社会化而故意欺负他人以外,绝大多数是不知道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或由于神经发育问题,难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借助双方家长都在的时候,让孩子对已发生的纠纷进行“复盘”,让孩子自己找出好的和不足地方,对方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这对他们的整个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至于对孩子犯错误以后,如何进行惩罚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惩罚是不好的,且听下回分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