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送?不送?
文丽是重庆市某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这两天正为给老师送礼的事情犯愁。她告诉记者,在她们学校,有不少同学都借着快到教师节的机会,赶着给老师送点礼,她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呀?”“想让老师对他们好点呗。”
“那你给老师送礼了吗?”“还没,我觉的太俗套了。而且家里也不宽裕,我不想给家里添额外的负担了。可是,我周围的同学大多数都送了。”
“你不喜欢给老师送礼这种方式吗?”“嗯,给老师表点心意是可以的, 但现在的礼越送越变味了。”
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不能“变了味”,认为教师要看重学生的情义,而非礼物的价值。同时,也有多数学生担心由于没送礼,被老师“忽视”,便随大流,也加入了送礼大军。

家长:当重?当薄?
孩子怕在学校难堪,于是向家长提出要求给老师送礼,家长也为难了。
“老师很辛苦,说声感谢是应该的,我原本打算给老师送束花以表心意,结果孩子不依不饶,非吵着说太寒碜了。”北京西城区的赵先生说,现在的孩子虚荣心强,比如他们家孩子赵雷才上小学五年级,就懂得成天回家跟父母念叨说,哪个同学的爸爸又给了老师两张音乐会门票,谁的妈妈又给老师送了一张购物卡。赵先生认为:“如果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心,会纵容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可是不给老师送,或者送份薄礼吧,又怕老师看不上。我们做家长的也挺为难的。
采访中,多数家长认为,只要送礼能让老师对自家的孩子好一点,花点钱也无所谓,但同时也担心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老师:当收?不收?
通常情况下,就送礼这个问题而言,老师经常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但事实上,老师们有自己的苦衷。
采访中,很多老师给记者倒苦水。大家提到,多数老师不愿意收礼,而且学校也不让收,但家长的热情总是让人很为难。不收吧,怕伤了家长、学生的面子和一番好意;如果收了,既违反规定,自己心里也觉得欠别人的,不是滋味。心情挺复杂的。还有一位老师说:“有时候违心收了一点礼,会惭愧上半天,便想方设法地还,比如给学生买个笔、买个本什么的。可长此以往,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也招架不住呀。”
“我们不否认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大量收受家长、学生的财物。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局局长赖每认为,大多数老师是好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并恪守师德。

法规:当立?不立?
采访中,多数老师和家长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制止“变味的送礼”。记者了解到,在每年元旦、春节以及教师节前夕,各学校校长会给老师打招呼,叫老师不要收礼,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系列举措禁止教师收礼。郑州市二七区教文体局近日就向辖区内中小学校下发通知,要求彻底在学校刹住送礼之风,老师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
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这些规定有时候仅限于文字,只要不让媒体曝光,校长和教育部门是不会管的。”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要想彻底遏止不良风气,必须有明文法规,同时,学生、家长和老师还得保持理性,不去一味盲目地赶送礼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