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做好减压工作。一方面,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尤其在临近考试时,千万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适当改善一下饮食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分。

    2、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自我期望过高,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而进了考场则出现紧张的心理,一旦看见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反而加剧,从而导致一连串的失误。家长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

    二是教师方面

    考试前指导孩子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基本程序和要求是:

    1、工工整整写上姓名(有时写学号、准考证号)。

    2、看准题目,审清题意,一个题一个题按顺序往下答。爱紧张的孩子不要先把全部题目看一遍。遇到不会答的题目,认真展开思路想一想,如果没有想通,可暂时放下,等思路清晰后再做。

    3、仔细检查、避免漏错。大题、难题多花点时间。时间较少,普通题目看一遍即可,重点题目多看一点。特别注意不要漏答。

    另外,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考前把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有的学生就因为用具准备不齐,临时发现情况,增加紧张情绪的。此外,在考前,可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

三是学生方面

    1、调整考试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U”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当然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恰当的应试动机。

    2、消除考前疲劳:有的同学习惯于考前开夜车,这是很不科学的应试方法。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较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这些都会加重怯场现象的发生。因此,考前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3、做好考前知识及心理准备:考试之前,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复习,弄清不懂的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试时,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从容不迫、豁达开朗。

    总之,考试并不可怕,它只是在考察过去或以前的某一段时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是一种回顾性的评估。相信从这三方面入手,考生一定会跟怯场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