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日趋国际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形势,进一步推进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专家学者当前思考的重点。我希望在本文厘清在中国境外推进汉语教学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根据新加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阐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要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下,深化和完善已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必须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1.汉语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变体?2.各地汉语变体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如何?3.在当地特定的社会语言条件下,怎样进行汉语教学?4.面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汉语教学应做怎样的策略调整?
汉语早已不是一国一地的语言,早期的华人移民浪潮和时下中国人的留学热潮,使汉语使用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当汉语在某国某地使用时,受到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形成独特的变体。新加坡汉语在海外称作“华语”就是其中的代表。长久以来,汉语传播的区域不广,汉语变体数量有限,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可以预见,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汉语变体。
任何一种语言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变体。目前强势的世界语言英语所拥有的多种变体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把未来汉语变体的多寡视为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鉴于此,应该对已有的汉语变体研究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总结,为未来研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在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继续推进汉语教学,就必须整理和分析当地汉语变体的特征,了解这些变体对当地人学习汉语造成的困难。对当地汉语变体的正确分析和总结,可以协助我们确定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以新加坡为例,当地的汉语变体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已经逐渐形成了本身的特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语言特征采取无视的态度,势必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新加坡汉语教学界曾经独尊“正统”的汉语教学,强调一切向中国看齐。无论教材、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都采用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实际上,新加坡汉语有其自身的特质,已为当地人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强行推进钦定的“中原”标准汉语未必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学习者原已熟悉的汉语变体,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区汉语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
在分析汉语变体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该扩大眼界,认清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近年来,新加坡各界关于当地汉语地位和教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官方、学界和民间都在汉语教学这一问题上,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究其根本,汉语在新加坡绝不仅仅是当地每个华人都要学习的族群“母语”那么简单,围绕汉语的各种争论,实际更映射出新加坡社会中的经济、种族乃至政治层面潜藏的内在问题。我无意在此对这些争论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只是想用新加坡的例子说明,任何试图在某国某地推进汉语教学的努力,都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社会语言环境。推广汉语的各种尝试都应该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汉语在当地已有的社会地位和使用范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反弹。
具体而言,就要回答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在特定社会语言环境下发展出真正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英语是新加坡社会和学校的主导语言,更是许多华族学生的第一习得语言。如果不能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一味地以“中原”地区的第一语言教学法教授汉语,必定会影响新加坡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一直在新加坡倡导推行“汉英双语并用汉语教学法”,以汉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英语为辅助工具,协助英语为家庭常用语的华族学生摆脱汉语学习初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