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新加坡华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的问题多种多样。小学一年级入学之初,先按学生汉语水平分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不失为一个解决之道。再者,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新加坡社会中资讯技术的普及度很高。针对这一特定社会环境,我一直大力提倡汉语教学与资讯科技紧密结合。利用影音技术训练学生汉语的听说技能,加大他们同汉语的接触面。利用各种汉字输入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识字量不够等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分析具体的社会语言环境和学习者的实际境况,可以协助教育当局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至于实际操作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当地的主导语言与汉语的关系。例如在日本进行汉语教学就必须考虑,日语和汉语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学习者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深受汉语影响的儒家文化圈里就显得相当突出。其次,当地学生的家庭语言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样是在北美地区进行汉语教学,对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的处理方式自然应该有所区别。最后,当地的实际教学条件也必须考虑在内,尤其是要使用现代科技辅助汉语教学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真实生活条件和能力。
如果说第三个问题倾向于具体情况的讨论,第四个问题引出的则是汉语教学理念的再思考。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多数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就业需要和个人发展。长久以来,汉语教学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轴。与此相对应,国际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往往围绕文化主题展开,忽略了语言的交际目的。如果要维持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趋势,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因学习难度过高而大量流失的情况,则有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理念。
首先应该更多地关注实用性内容,加强汉语教材的交际性。目前新加坡的教材还深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课文中涉及传统文化的部分偏多、偏难,实在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汉语教师队伍具备与时并进的教学理念。未来汉语国际推广能否更加成功与教师素质关系密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近期对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期待培养出更加重视汉语教学实际效果的汉语教师。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国际汉语传播的四个核心问题是有着内在关联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关注语言本体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语言环境;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探讨汉语教学的理念变革和实际操作。相信处理好这四个核心问题一定会对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