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早期汉办举办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停考,对外汉语相关的资格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证书都有其背景其来历,要细细考证都能搞清楚来龙去脉,然而今天我们不聊哪个证书更好的事,也不议论证书的是非曲直,毕竟这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对它要有平常心。

常常有同学会纠结于有没有一本证书在手,最经常出现的心理是我有一本证书,应该就能为我以后从事对外汉语工作加分不少,甚至是一道保险。如果这样想,那真是理想与现实,看上去很美,实际上远非如此了。证书真的有这么给力?在实际的找工作就业之中,事实并非如此。

当你有意愿在本科毕业或者跨学科做一名担负传播中华文化使命的对外汉语老师,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教授他们汉语和中国文化时,你所需要面临的第一关考验便是应聘上岗。往往一般不太深厚的学科背景只能让你从事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教师这样的职业,与之对应的,是培训机构对老师的挑选和考核。

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竞争,肩扛生存压力的培训机构,对于前来应聘的新人而言,其考核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手里握着一本证书,或者是几本证书,而在于你在实际的教课操作中的实际能力。或许前面有一轮又一轮的考察环节,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重要的在于最后的一关,实际的讲课面试。

只有在实际的讲课面试过程中,才能让考察者最清楚地看到你所具备的授课能力,把自身的知识表达和传递给听课者的能力,以及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实力和潜力,因此,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培训的你,必须要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就开始锻炼自己的讲课能力。同时,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扩展各方面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从而为以后无论是一次两次的应聘考察,还是未来更多的实际授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肚里没有学问的老师,很难想象他是如何能把学生吸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