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形象和教学质量,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下面将从语言修养、跨文化素养、课内外教学技巧等方面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师素质 汉语教学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基本知识和中外文化基本修养以及一些灵活的教学技巧。

一、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修养需要在语言的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刻苦努力、艰苦磨练、陶冶情操才能形成。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和情感。所以教师语言修养要注重课堂中教学语言的熟练、准确、流畅程度, 以及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作用。具体地说,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1、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

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语言教学, 其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思想、内容、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代表学习者所学习的第二语言来源民族的文明。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思想的充实, 心灵的丰满都是语言丰满的条件。同时心灵的高尚、思想的纯洁也是语言纯洁高尚的基础。教师语言道德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来说,使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也用汉语中所蕴涵的汉族文明的精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技能

对外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语言修养中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师从事语言教学工作,向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而对外汉语教师语言技能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汉语语言知识的吸收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即教师的语言技能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及发挥的效果。此外,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教师对所面对的语言对象的看法,同时也能表达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因此教师的语言技能对教师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技能包括这些方面:

第一,教师语言应具有双重语言背景适应性。就是要适应各种母语不同的学生。由于学生个体不同、生活的国家、民族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学习者在接受第二语言教学、获取语言技能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学习者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第二语言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

第二,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晰悦耳, 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学习者听懂、听清教师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 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语言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语言初学者的语言获得多由模仿而来,由于一些学习者缺少语言环境,课堂成为他们主要语言学习环境,模仿对象主要也是教师。因而,只有听清楚教师每一个词汇的发音, 学习者才能准确地模仿,学习者才能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第三,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最大不同点在于,教师的语言应更加简洁、感性,多注重生动实际交际教学、使语言教学更有趣、形象、活泼。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具备跨文化素养

学好一种语言,兴趣是关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重要。一名教授汉语的老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散射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与学生接触中可用游戏、绘画、唱歌、表演、小组活动等愉快的教育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七夕等,并与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感恩节、圣·范伦泰节等相对比,挖掘学生学习汉语的潜能并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不仅要介绍璀璨的中国古文明,如中国的传统服装、传统建筑形式、传统绘画、传统戏剧等,还要介绍正在产生和发展的现代文明。要把语言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把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相结合,在语言教学中传播文化,在文化传播交流中教授语言。可以在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教太极拳、教书法、写春联、唱京剧、做中国菜、包饺子等,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还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要充分发挥汉语教学的优势,使语言与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整体,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更充实、更有趣,教学过程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除了进行日常交际,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仅局限于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那么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无法提高。第二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载体特征,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汉语所储存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而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是通过传播汉文化知识来实现的,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对中国的地理、历史、社会、艺术、风土人情等各个领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文化习俗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一门外语,其实也是在学习另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教师只有在比较清楚双方的思维方式和习俗后,才可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避免犯文化错误,并在教学中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在使用汉语时造成的错误是处于不知道知还是心存恶意。所以,教师不仅要懂本国的文化,还要了解对方过的文化,灵活运用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如虎添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体现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风貌。另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师的文学修养很高,并且运用得很好,那么他的汉语教学的效果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将是可喜的。

三、具备灵活的教学技巧

作为一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坚实的汉语功底,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如汉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巧以及汉字、词汇、句法、篇章、语义、修辞等技能。我们知道,在一些看似简单的语言知识教学 中,往往隐藏着我们认为简单却不易解释的因素,有的教师对语言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却意识不到使用汉语时遵循规律,因此对外国学生发错的音、说错的句子自己只感到好笑,却解释不了是什么因而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提问,析义不透、辨义不清,除了以“习惯用法”搪塞之外,找不到准确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不起威信,也是不称职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对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达到娴熟地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课的艺术、方法和风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主动去了解,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套特殊的本领,即在课堂使用汉语教学的过程能保证师生交流顺畅,又能带领学生学习汉语, 即关注语言传递的信息,又要对学生使用汉语的形式高度敏感。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因为教师是用 自己的母语进行教学,而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是师生都使用非母语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汉语知识水平基本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技巧。在教学活动中,即使在初级的班级,也尽量减少学生母语的使用;让学生尽量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发问和讨论文题;教师可用丰富的表情或手势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设法鼓励或启发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不同类型的授课中可采用一些不同的游戏来使课堂气氛亲切、融洽;课前课后,教师可与学生经常交流。

在课外,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的技巧。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古典诗词、书法字画、传统服饰与美食、中医中药、中国功夫、中国戏剧等都别具一格。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音像资料等,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 创造性地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加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氛围。教师就要注重“才”与“艺”方面的技能修养。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育、烹饪之类,都应该有所修养,这种修养不仅是社交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学的一种技巧。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技巧,也是教师素养的一种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教师的自我修养,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以及时、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学。多一些知识、多一些修养,多一些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教学素养,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哈军华.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 61-65.
[3]阎军,史艳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5, (4): 95-99.
[4]吕必松.对外汉语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5]刘晓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M].语言教育与研究,2001(2).
[6]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教学规范[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7] 周小兵,第二语言教学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8]佚名.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国科教期刊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