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

  银行监管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银行业为各行业广泛提供金融服务。

  2.银行普遍存在通过扩大资产规模来增加利润的发展冲动。

  3.存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属于特殊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而二者所掌握的信息是极不对称的。

  4.风险是银行体系不可消除的内生因素,银行正式通过管理和经营风险来获得收益。

  15.银行也先天存在垄断和竞争的悖论。

  银行监管理念的发展伴随经济发展与银行业发展而不断完善。

  一、银行监管的内容

  1.银行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1)银行监管的目标

  明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

  ①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②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

  ③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2)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

  (3)银行监管理念和标准

  ①监管理念。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空、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

  ②良好银行监管的标准。

  一是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

  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力;

  三是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四是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

  五是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

  六是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2.风险监管的理念、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1)风险监管概述。

  所谓风险监管是指通过识别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种类,进而对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评级标准。系统、全面、持续地评价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监管方式。

  从风险监管的实质来看,风险监管实际上是对合规监管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合规监管是风险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风险监管框架的六个步骤(相互衔接、循环往复)

  一是了解机构;

  二是风险评估;

  三是规划监管行动;

  四是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

  五是实施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并确定评级;

  六是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3)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主要类别,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①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②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前两种指标的相关指标设置可在前述章节内容中学习

  ③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风险抵补类指标

  盈利能力监管指标:

  资本金收益率(ROE)=税后净收入/资本金总额

  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收入/资产总额

  净业务收益率、净利息收入率和非利息收入率及非利息收入比率指标。

  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和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产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

  (4)风险监管的内容

  ①建立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和预警机制;

  ②建立高风险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

  ③建立应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④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

  对于单一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而言,监管部门应高度关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

  (1)公司治理;(2)内部控制;(3)风险管理体系;(4)风险计量模型;

  (5)管理信息系统;(6)管理人员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