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一、强迫症的类型:

1、强迫意念:

1)不能控制的反复回忆不幸事件的发生,并激情紧张和恐惧。

2)对自然、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反复思考(如房子为什么朝南),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这种症状类似于钻牛角尖,患者会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冥思苦想,纠缠其中不能脱身。患者的思维就像被强迫拉上了一辆没有终点的永不停歇的列车,最终身心俱疲。

3)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许反复核对,如怀疑门窗是否关好,刚把信扔进邮筒,总怀疑自己没贴邮票,刚做完的作业,就怀疑漏做了或做错了,刚洗干净的手,却总感觉很脏。

2、强迫行为:表现为患者反复做相同的事情,如反复计数,数栏杆、数台阶等;强迫洗涤,总感觉自己特别脏,反复洗手、洗衣服等;强迫仪式程序,如睡前按一定程序脱衣并规律放置,走则感到不安,而反复穿好衣服再脱掉。

3、强迫对立观念:病人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且不能控制,容易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总产生把小孩扔进河里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行为,但却十分紧张、恐惧。简单而言,就是越想控制的念头,越不停地出现。这种念头或想法往往是不好的,违背道德观念的,是患者的潜在欲望的反映,因此,患者深感羞愧、紧张,害怕被别人看出来,并努力控制,但越想控制,诱惑力就越大,出现的频率反而越高,不断地加重患者的罪恶感和自卑感。

4、强迫情绪:患者恐惧于对自己的情绪会出现控制,如害怕自己会发疯、犯法、而不是对特地物体处境的恐怖。

二、强迫症的治疗方式

强迫症患者的生活变成了一段循环放映的电影胶片,自己被锁进或卡在了某一个环节上,无法冲出来,又仿佛站在一扇关不上的门前,在窥视和关门这两种欲望之间痛苦犹豫。修好这扇失控的心门,是使患有强迫症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1、树立信心

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总是是在所难免的。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2、意念训练

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儿童的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

3、行为疗法

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

具体做法是:吩嘱儿童右手腕上套进用三股皮筋组成的橡皮圈,一旦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加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立即拉弹右手腕上的橡皮圈,以对抗强迫现象,橡皮圈的拉弹力量以手腕皮肤稍有疼痛感为宜,同时计数拉弹次数及强迫现象持续的时间。刚开始时需要拉20-30次,才能对抗强迫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当拉弹橡皮圈3-5次能对抗强迫现象的时候,橡皮圈就可以脱掉,以后再出现强迫现象,就立即能想到手腕上橡皮圈的对抗力量,用自己的意念就能消退强迫欲念。

4、培养爱好

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5、纠正父母不良性格

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6、药物治疗

严重的强迫症患儿,由于强迫症状影响了上课学习和日常生活,因此必须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氯丙咪嗪结合其他药物,对于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症,疗效比较满意,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由小剂量开始使用,且需要连续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才可控制强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