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刚刚尘埃落定,高中自主招生又启动。今年,上海市不少高中网站宣传出现新趋势:不少学校不再展示本科率、一本率,而是在醒目位置“晒”出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学生、被国内名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的名单,以及在各类学科和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招生推出“新卖点”

“哈佛大学再次青睐我校学生”——在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网站,5名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的学生“荣登”首页,在学生照片底部,列举了被录取的多所国外名校校名;同时,学校还公布统计结果:截至3月底,已有30多名学生被世界名校录取。

在中心城区另外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网站上,学校“晒”出了近3年来的“成绩单”:不仅有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的统计数字,还有一些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名单,如全国及上海市高中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等,甚至一些全国和市级作文竞赛的获奖名单也一并被“晒”了出来。

以往不少高中在自主招生前,会争相“晒”出高考学科状元、本科升学率、一本院校录取率等,作为学校办学成绩的标志。而今年,很多学校争相展示被国外名校录取、被国内自主招生录取和竞赛获奖的三类学生,作为学校办学实力的象征。

“高中新‘三晒’,意在树立起新标杆、吸引好生源。”当下正是中考填报志愿阶段,不少高中校长介绍,近年来很多家长除了打听学校的升学率外,还会追问学校的办学特色。优秀学生能进入国内外名校、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这个新“卖点”,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最好的招生“广告”。

或成应试“新负担”

上海市教科院专家提出,以往“晒”升学率,按一本率排名,单一的“分数论英雄”强化了应试氛围。国内外名校的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分数标准,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养,高中“晒”这方面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素质导向,是一种进步。但也有专家提出,如果高中都以此为“标杆”,容易引发新一轮的“应试”风潮。不少同区县的“名牌”高中,会在“晒”这些指标时暗自较劲。因为在招收初中毕业生时,学校之间是竞争对手,很多校长看到邻校晒出的自主招生名单比本校多,就要在竞赛等方面晒出更多的成绩,以盖过“对手”。

一位专家指出,“三晒”的本质仍是追求升学率,只不过比的是更“高端”部分的结果而已。如果学校“三晒”,仅是为了展示个别优异生的成长过程,本也无可厚非,但若将搏国外名校、拼国内名校自主招生等个别“高端”成果作为办学实力的竞争砝码、追求多多益善,则很可能会对更多学生“拔苗助长”,造成新的应试负担。

该晒办学“新理念”

高中靠“三晒”来吸引初中生源所折射的,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一位高中老校长说:“好生源—好升学—好生源”的循环,让很多学校把抢到“好生源”放在首位。“无论是高校录取,还是各类竞赛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因素。招到了优质生源,就容易给学校带来这些成果。”所以,学校期望“三晒”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更快速地出成果。

“不管如何晒,这些都是少数优秀学生的成果,在学生群体中都仅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师大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所所长李酉亭教授认为,学校的责任是帮助每个孩子健康发展,而不应将眼光局限于少部分尖子生身上。

同时,高中要展示自己的办学实力和特色,也不应靠“三晒”来“撑门面”。李酉亭建议,学校更该晒晒自己的独特理念、课程、文化等。如育才高中“一人一课表”走班制授课、上海市实验学校“特需课程”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等,靠内涵发展赢得家长认可。上海中学首届创新班学生去年毕业时,学校组织师生讲述成长故事,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教学经验。校长唐盛昌认为,成绩只是创新班培养的短期目标,而聚焦孩子的志趣和潜能,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规律,为每个孩子成长搭建轨道,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