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社记者在一篇稿件当中,引用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称“北京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此报道一出,北京人大附中反应强烈,坚决否认曾经收过择校费。

 人大附中校长否认收择校费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这么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治理乱收费。在北京市,他们这个学校,不收孩子任何的捐资助学费。记者可以冲进来看看,找任何家长问,看看他们收过费没有,几乎没有。

对于刘校长的矢口否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绝无可能,意思是100%收择校费了。他认为,大家都知道有择校费存在,因为将学生放在学校作为抵押,没有一个家长会出来说我交了多少钱。择校费这个东西敏感,它的查处难度就明摆在这里。曾经调查并公开发布过北京择校费数据的闻风也对记者说,人大附中近几年没收过捐资助学费的说法“绝对不可能”,因为,他们取证是通过三个途径:一是走访家长,二是到银行蹲点调查,三是到学校找相关的家长和老师核实。

但是,刘校长依然嘴硬,说:如果真收钱,现在治理乱收费,就应该明抓。谁说他们收择校费,谁简直是歪曲事实、混淆黑白。他们是多么的气愤,学校这么多年没有收取捐资助学费用。

对此,杨东平表示:家长将学生放在学校作为抵押,就绝不会出来说我交了多少钱。这注定是个无头案,破都没法破。一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0万也好,80万也罢,你愿意交,我愿意收,有啥说呢?二来交了钱从无收据,更无交钱证据,你说你交了,证据呢?你说我收了,证据呢?再说,你的孩子在这里抵押着呢,你还来上学读书不来?三来厉害的职能部门和领导们的关系早已搞定,因为他们的孩子来都是免费,他们也就不会找上门来查处什么择校费的。这三点,不要觉得说的直白或者不到位,事实就是这样。

 择校费争议当止于公开可循的程序

由于择校收费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择校收费从公开操作转为暗箱操作,收费的标准、程序、手段更加多样无序。收费方学校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有其所利又有其所避,交费方家长在受到各压力交费后有所利又有所隐,甚至还有一些中间人在其中牵线渔利,弄清事实、查出证据并非易事,正因为此,人大附中校长敢于讲“找任何家长问,看看我们收过费没有,几乎没有”。

所以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如何界定择校费,它所包括范围多大;二是谁收了钱才算是择校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定账号和通过私人关系的中间人收的是否属于择校费;三是何时收的才是择校费,长期的关系户之间的不间断利益输送是否择校费;四是以“共建”、“合作”等各种名义收的是否择校费;五是由于是公立学校,整个学校经费是否能经得起财务审计。严格地说,只要与招生相关的任何利益输送,无论以何种方式,经历过何种转换,都属于择校费。

由此看来,仅仅对某一所学校收费情况的了解是难以彻底让择校费浮出水面的,一些地方甚至定有当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分享择校费的比例。一场官司的输赢并不能真正解决公众长期期盼解决的择校费问题。彻底杜绝择校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个地区所有学校之间实现了均衡,各校之间是平等的,能够进行适度竞争,家长不需要因优劣而择校,任何寻求某一所学校相对优势和相对政策强势的做法都是为收取择校费创造条件;二是政府及与学校相关的其他部门对所有学校的政策和资源配置是公开透明的,可以接受公众监督的。

 保证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

虽然今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联合下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收“择校费”等义务教育阶段违规行为被禁止。但据南方网报道,以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名义出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从未真正停止,这已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据了解,填写“自愿”协议书、“被捐资助学”、将择校费通过指定的银行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直接交给学校专门成立的基金会等机构,是不少家长的亲身经历。

据记者调查,目前重点中小学普遍存在三类学生:通过考试入学的“公费生”,通过交费上学的“自费生”或“交费生”,还有一类“条子生”,即通过权力获取教育机会。这些体制外进行的“权择校”、“钱择校”和“分择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存在着大量的权力寻租,充斥着教育腐败和丑闻。

取消择校费,实现基础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有赖于财政收支安排的政策理念以及相关制度的调整。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关注。日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使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达到了规范化,从而实现了“平等教育”。但进入20世纪末,日本平等教育出现危机,私立学校在升学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导致公立学校在教育质量方面的信誉下降,学生不愿上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产生了生存危机。因此,在坚持教育均衡的基础上,日本教育界提出,在公立中小学实行学校选择制度,即以追求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或每一种文化自身的发展权利为特征的“多元尺度”的公平,以激发学校教育活力。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日本实施教育公平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在对各校进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应从制度上促进各校继续保持竞争活力并办出各自特色,以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从而保证学校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们的义务教育为了一切人的成长成才,做到没有校际级别之差,也没有贫贱与高贵之分,就必须从多方面寻求突破,着力提高教育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均衡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资源,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保证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我们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和谐。

相关新闻:
北京“小升初”网上录取 奥数成绩将完全失效>>

取消奥数选拔制 小升初改革需从根源发力>>
奥数是否应该取消 家长有话要说>>
教育部:禁止以奥数等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