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侯毅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学习》杂志主编、希望之星大赛评委、曾任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头衔、荣誉和光环是他社会精英的外衣,褪去这层外衣之后,他还是手执书卷的文学老师、灯下改稿的英语主编,兼济中式的儒雅与英式的风度。 去侯毅凌老师的沪江部落看看>>>

【本期人物】

侯毅凌,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兼《英语学习》杂志主编。曾在中央电视台电视教学片《许国璋电视英语》中担任主讲教师,并编写过多种英语教材,为北京市英语等级证书考试指定教材《人人说英语》初级版主编。

沪江部落:http://bulo.hujiang.com/u/14367988/

俊朗的外表、磁性的声音、温暖的笑容,侯毅凌在北外学生心目中是一位让人如沐春风的“帅男”老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文学的敏感,侯毅凌在《英语学习》杂志的读者心目中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主编;喜欢外语、崇尚文艺、热爱网络,侯毅凌在入驻沪江名人社之后,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文艺男青年”的形象。

本期沪江专访将走近侯毅凌,探访他的文艺人生,追寻他与文学和英语结下的不解之缘。

文艺年华,对文学有一种信仰

大学时代的侯毅凌参加过各种社团:话剧社、文学社、诗书画社、舞蹈社……每一个都与“文艺”两字息息相关。他说80年代的大学生活,课业压力没有现在那么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参加社团就成了发展心智、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和体验。社团活动也在无形中成为了校园文化和成长教育的一部分。他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与人交流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担任过话剧社社长的侯毅凌,和同学们一起排演过各种中外名著改编的话剧片段,如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戏剧等,通过话剧的演出来体验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与张力。除了排演名家的作品,侯毅凌还曾自己编写过剧本,并在学校的新年晚会上进行了演出。说起自己的编写的话剧,他已经记不起具体讲的是什么内容了,只记得是一部荒诞剧,剧名叫做《肥皂泡里的空间》。他笑称,“那时候喜欢看西方荒诞派的作品,就想自己也写一部荒诞剧。只是为了表达当时的一种情绪,对生活的一种思考。”文艺青年的特质从那时起就已经初露锋芒了。

在剑桥访学、在北外开设英国文学课程、担任过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秘书长的侯毅凌,一直都在和文学打交道、对文学情有独钟。在网络小说愈发普及、经典文学日益没落的当下,侯毅凌对文学仍然保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文学从不过时。从有人类文化开始,文学就一直在我们身边。”在他看来,文学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来反映人们生活、情感、历史、人性的艺术载体。一个有文学素养的人会对语言、对文字保持敏感,而这种敏感正是保持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文学和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可分离。”侯毅凌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总结道。

英语学习,笔尖下流淌的文艺魂

提起自己担任主编的《英语学习》杂志,侯毅凌的语调中就充满了喜爱与自豪。这本1958年就创刊的中国第一本英语杂志也是伴随着侯毅凌成长起来的。当他在初中时第一次接触到这本杂志,对他而言就是“如获至宝”(他一再地强调“如获至宝”这个词)。虽然当时他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看懂杂志中的内容,可他还是满心欢喜、爱不释手,“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难不难,适不适合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即使现在看不懂也没有关系,以后总能看懂的。这种对英语的热爱,已经成了一种梦想。”

1992年,侯毅凌在北外留校任教后,就开始参与杂志的编辑。这一干,就干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和这份杂志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杂志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主编后,他仍旧亲力亲为,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亲自参与杂志的审稿、改稿、约稿、策划,也负责杂志方针、方向的确定。所以,现在每次外出介绍自己的时候,侯毅凌都会把《英语学习》杂志带上,就好像它是自己的孩子一般。

学外语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

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杂志希望之星大赛评委,受邀参加过英语频道Dialogue节目录制,指导过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演讲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侯毅凌对于外语学习却看得很平常。他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有的只是语重心长的劝导。他说:“外语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学好的。讲几句外语是很容易的,但要自如地使用外语是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习的。学外语的功利心不要太强,错误的认识就会选择错误的方法。功利心强就会选择功利心强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大多是不科学的。”

侯毅凌觉得,科学地学习外语,不仅要把外语当成工具,更要当成一种文化,让外语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在接触和体验外语文化时,他强调了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便捷的方式、资料的共享,都给学外语带来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但他也指出,互联网的完全开放性,也会让外语学习者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处学起,这就需要像沪江网这样有针对性、有目标群体的网络外语学习平台来进行调节和指导。学习者可以对比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收集所需的资源,也可以在沪江网的外语学习社区中和更多的学习者一起交流、讨论、分享。最后,侯毅凌还用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来总结沪江,“不光是学外语,更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