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某景点看到许多父母都带着孩子来玩,大人、小孩看起来都很快乐,可以说到处都是温馨的家庭气味。面对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大家怎能不把这“良辰美景”收入相机?于是,给孩子照相就成为家长很快乐的一件事情,乐此不疲。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给孩子照相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让孩子站到某个景色前面,然后要求孩子摆一个POSE,最后让孩子说“茄子”之类的话。当然,如果有适当的道具,自然也不会省略的,故不少花花草草只好“被捐献”自己最美好的部位了。于是,这些完全是摆拍出来的相片,经过精挑细选以后,往往成为电脑、手机的桌面或屏保。

是人,都喜欢美好的东西,父母希望通过照片,把孩子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留下来,不仅是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可问题是,什么才是孩子最美好的一面?难道让孩子扭曲自己的身体,嘴角微微上翘,露出唇间的八颗牙齿,小手伸出V字?或是面对花香,孩子俯身做出陶醉和痴迷的样子?或是按照某个名画或剧照,让孩子去模仿一下?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当童星是弊多益少》。

如果真让一个家长来回答的话,我井中月想,除了个别特定情景之下,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这是孩子最美好的一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些表情或姿势,根本就不是孩子的一种自然行为表现,是按照成人要求和意愿,违背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故意装出来的!对此,这真让人糊涂了,明明知道是装样子,那为什么家长喜欢,或下意识地要求孩子去装?

也许有朋友会说,反对孩子摆一个POSE照相,这不是上纲上线和鸡蛋里面挑骨头嘛,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吧?话还真说对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任何生活点滴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的绝大多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生活小事上。成人自己如何做和怎么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怎么模仿和学习,他们没有别的学习途径。参见《丢钱包与无所不在的生活教育》。

不能否认,许多家长让孩子摆拍照片,是出于一种好玩的心态,希望孩子像一个明星。某种程度上,这是家长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想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很少考虑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或他们当前是否想照相。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训斥正在玩耍的孩子,让孩子摆好姿势,等照完以后才能玩自己的。而孩子不听,就是不听话!参见《案例分析:不用命令语气去让孩子做事》。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带孩子出去玩,看到一个景色不错,就让孩子过去准备照一张相。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说“不照”且怎么都不配合,甚至还故意屁股对着相机,头向下做鬼脸!当时我一看,哪管他三七二十一,噼里啪啦一通瞎照。等到事后回家看相片时,全家人都看的直不齐腰,孩子连续几天都说要看屁股照片!

对孩子最好的生活纪录,最好是越自然越好,该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而拍的最为动人心弦,一定是孩子表露出童真,或各种情绪状态下的表现。这种真实的生活照,远比那些类似艺术照或明星照,要有价值的多。大家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等有一天你的孩子离开自己组建新的家庭,你翻看千篇一律、一个模子出来的孩子幼时相片,能找到当年亲子感觉?

当父母去教孩子作假或虚伪,孩子必然也学会这些人性的劣根。同样的,如果家长在某些事情上,能非常严格的要求孩子,而在另外一些生活细节上,又鼓励孩子做出相反的举动,那这样的结果,不是让孩子糊涂了,以后不知道如何遵守界线,那就是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世是可以有多重标准的,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难道你真希望孩子变成这样?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别教人性的劣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父母抱怨孩子难教,每次遇到问题,也能尊重、认同、接纳孩子,并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道理,可最后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如果真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乎都是家长对待不同的人或事,采取了不同的界线标准。对于一个逻辑思维还没有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看不到因果之间的关系,两套标准必使他们混淆是非。

对学前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直接体验,讲道理基本没有太多作用,因为他们许多时候真的听不懂。所以,父母希望孩子能多保持一点天真,避免沾染一些不良习气,那就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不给孩子造成误会的机会。这就像照相一样,摆拍是父母希望孩子拿出超过当时状况的神态来,习惯养成以后,孩子在生活中为了讨家长的欢喜,自然会选择装!参见《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

所以,当照相时,孩子被要求摆POSE,家长非常高兴;某天孩子为了一件事情或东西,就嗲兮兮地摆出“爱”的姿态,家长高兴就答应孩子的要求;在后,孩子为了某种利益,不是嘴甜地哄人,就是寻找对方喜欢的方式去应对。自此,孩子的认知完成并进行了延伸。别以为小小的家长摆拍虚荣,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有摆拍必然有其他类似的情况。

等孩子已经虚伪,再进行纠正就要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了,也等于走了一个弯路。教育孩子,和生产线生产产品不一样,允许有一定的废品率。如果孩子出现了“废品”,难道要求父母抛弃孩子?我井中月想,这肯定是无法做到的,而此时唯一的方法就是救治。可是,树被虫子咬了,虽然最后不影响成才,但一个疤是必定会留下来了。所以,养孩子不能打草稿!参见《儿童教育,请不要打草稿》。

如今的社会,社会化分工很细,且父母劳动不像旧时代那样,能被自己孩子看到。每天父母收拾漂亮出门,晚上干净回家,很难让孩子体会自己的辛劳。所以,对某些家长而言,自己每天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平均只有2-3小时,其他大量的时间,孩子都是和外人生活。如果在每天短暂的时间内,家长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那真是为别人养孩子了。参见《了解社会从了解父亲工作开始》。

家长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其关键是言行一致,并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行事。同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不要为了自己的虚荣,期盼自己孩子像一个成人。孩子就是孩子,要按照他们正常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去发展。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孩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学到有模有样。对此,家长还千万别掉以轻心。(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