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两个案例分析。

案例一:牛牛6个月,在家喜欢微笑,但只要一出门就很严肃,对陌生人无表情,只要一走到自家楼下就便开始微笑。

宝宝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陌生人焦虑,4个月之前的孩子见到谁都会笑,是"微笑机器",到了6个月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比原来谨慎了,案例中的牛牛出门和在家的对比就非常明显。

此时,宝宝在认知上比原来有了很大发展,这个就属于陌生人焦虑,宝宝开始去区别主要照料者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95%的宝宝都会经历这一阶段,1岁半之前都会消失。

出现陌生人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孩子接触外界环境较少、小区无固定伙伴、家长没有给孩子建立固定的社交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帮助宝宝建立社交圈。我们小时候都住在胡同弄堂,总有几个小伙伴会一起玩。现在的孩子都住在楼房里,出来玩的时候没有固定的伙伴,也没有串门的习惯。

如何减轻幼儿陌生人焦虑?

1.充分的安全感。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中,都陌生人,孩子得不到安全的需求。所以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不要随便把孩子一丢。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去拍些幼儿园的照片,开放日的时候带着去玩,最好知道是哪个老师,每天在家读书看照片,把陌生的环境变成熟悉的环境。

2.家长给孩子做示范。孩子总是看家长对陌生人是什么态度,家长要给孩子做好示范,有个参照。想让孩子接受一个陌生人,家长自己要表现出对那个人的友好。

3.鼓励。如果孩子刚开始对陌生人有交流,要鼓励孩子"好棒啊",不是一开始就非得抱一抱、牵手。只要距离缩短了,也是进步。不要去强迫孩子去接受陌生人。

案例二:豆豆2岁了,平时和小朋友玩耍,谁也不许碰他的玩具,如果他在玩滑梯,其他小朋友靠近,就会把他推走,眼看豆豆就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是着急。

宝宝到了两岁特别三岁以后,和别的孩子接触增多,但还不会和别人分享和相处。

建立分享概念,有要做到以下几步:

1.首先要建立轮流概念。孩子为什么不愿分享?因为担心的是这个东西拿走了就不还给我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东西拿走了,还会还给你,你还能玩。

2.时间渐长。从一开始的几秒钟,1、2、3马上还给他到1、2、3、4、5……时间逐渐延长。要让孩子学会和你一起去玩。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拿走太久。

3.正确示范和及时鼓励。在家里常常会忽视榜样的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最重要。所以示范的作用非常重要。妈妈给爸爸分享,爸爸给外婆分享,身教大于言传。

4.要增加同龄宝宝的互动机会。只有让同龄孩子的互动中才会发生冲突。冲突时老师或家长要交给孩子说"等我玩好了就给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分享。

家长提问:

Q:3岁半的双胞胎宝宝喜欢相互闹腾,就连同班同学都不说话,在家总是为了玩具打架,家长该怎么引导?

A:双胞胎之间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他们很喜欢对方,有时又很痛恨对方。在双胞胎玩的过程中,家长要参与进去。想教孩子东西,就要在玩的时候去引导。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刚进幼儿园的几个月,他们会表现出非常粘,这是他们彼此在给安全感,随着环境的渐渐熟悉和双胞胎性格渐渐不同,他们在幼儿园里会有各自的社交圈子和朋友。

Q:宝宝三岁,可以同龄的小朋友可以玩得很好,但非常害怕成年人,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遇到大人或去做客,就会一下午都不说话,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引导?

A:家长先要回忆孩子成长中,和成年人互动时是否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爸爸妈妈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陌生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熟悉的人比陌生人多时,孩子也会有陌生人焦虑,但是相对比较有安全感。家长可以去邀请一些人到自己家里,提前预知孩子那个人的特性,如很可爱的疏忽等。客人来的时候请宝宝去开门,不要强迫孩子去喊叔叔阿姨。让孩子去观察那个人,但是不能让对方来观察孩子。在观察过程中,让对方保持友好。让孩子逐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