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李岑老师个人主页>>>

我从一次讲座说起。大约 2010 年 9 月份,接近 19 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层南侧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座的主讲人是美籍华裔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任教。讲座主题是《龙象之争:中国与印度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讲座给人不少压力。印度大学生英语水平极高,印度高校使用英语教材、英语授课、课堂辩论用英语、用英语写论文报告。反观中国高校,大部分学生英语阅读不流畅,仍然沉陷在背 GRE 单词,做 GRE 卷子的泥潭(甚至还有很多人仍在背托福、雅思单词)。

印度大学生整体英文水平比中国学生高得多,加上印度学生勤奋刻苦,故此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竞赛中,印度大学生优势明显。凭借娴熟的英语力,印度大学生更能胜任全球化工作环境,在全球产业链中,抢夺更多高薪岗位。

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业务,需要向别国“外包”。印度“抢到手”的“外包业务”层次颇高(比如吸引美国人赴印度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帮美国客户起草法律文书...),印度发达的“外包业务”尤其体现在以下领域:软件编程外包、个人财务咨询外包、法律咨询外包、远程医疗、企业电话外包等等。

我就拿相对没多少“含金量”的“企业电话外包”为例,说一说“外包业务”的就业功能。假设一个住在洛杉矶的美国人,对刚买来的电脑软件存有疑问,于是拨打软件包装盒上的技术咨询电话。

大部分时候,在电话那头,耐心解答软件技术问题的接线员,是大洋对岸的印度年轻人。原来,不少美国企业将处理客户电话的工作,外包给了印度公司。以微软、戴尔为代表的美国公司,以及美国诸多银行、保险、航空公司,都把处理客户电话的工作,外包给了印度公司。一些美国银行甚至把电话推销信用卡的工作,也外包给了印度公司。

在印度,有多家公司从事“电话外包”业务,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以印度 Twenty Four Seven Customer 公司为例,公司雇用 4000 多名电话接线员,几乎都是没有留学经历的印度大学毕业生。由于印度与美国的时差,Twenty Four Seven Customer 公司只在晚间上班。公司员工上完夜班,白天在家睡觉。相当一部分年轻员工,为了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坚持只在上午补觉,下午参加 MBA 等各种进修班。

像这样,接听客户电话,解答客户疑问,把相关信息记录在案,类似这样的职位,在美国算不上体面工作。但在贫富分化严重的印度,这种工作比较体面,收入又丰厚,属于不错的岗位。据保守估计,印度约有 25 万大学生从事这样的工作,其中很大比例的人都没有留学经历。

不光是印度,在菲律宾首都 Manila,从事类似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 10 多万人;在印尼,也有专门开展此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其创始人曾经在美国留学。

我常想,要是北京也有几家类似 Twenty Four Seven Customer 这样的公司,至少能解决上万名大学生的就业。可转念一想,在北京,没有留学背景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能在电话里,听懂并解答美国各地区的客户对电脑软件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呢?>>李岑老师的节目<<

戳此预约李岑最新语音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