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雷人事儿:回国学英语!

      常耳闻目睹英语培训机构宣传自己的教学质量“世界一流”,理由是学员中不乏慕名从美、加、英、澳等大学语言班返回的(中国)学生,特别是在国外学校的长假期间。除了“世界一流”几个字值得商榷以外,我相信其他宣传内容均属实。美、加、英、澳的情况我不曾亲身体验,但新西兰大学语言班的中国学生在假期成群结队回国参加雅思培训班的盛况我是亲眼目睹了的,就差包机了。

      不久前,我在新西兰一所大学的语言系办事,惊羡大学良好的设备和语言环境之际,忽见走廊尽头走来三名高声说着普通话的中国学生。随着他们走近,其声音也越来越震耳,感觉响彻整个教学楼。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不是新生。倘若是新同学,甭说在英语国家的大学,就是在他们家门口的大学,也会有所顾忌,不至于这么“适应”。

      问题不在于大声喧哗。作为一名付费的英语语言学生,在上学期间,在一个师生协力教学英语的学术环境下,用非目标语言高谈阔论,旁若无人,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平日没有任何 English Only 的意识。难免让人唏嘘,每周两千人民币的学费啊!

      如果不是一时兴起,偶尔为之,在英语教学楼里如此“高调”地说中文也不免会让辛勤执教的老外教师寒心。老外教师除了心寒,可能也无计可施。现在已经不比从前了,国外大学语言班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亚文化群”(subculture)。曾有老外教师在训导中国学生的过程中有失当言行,被以“种族歧视”罪名控告。也许是因为出了这种事情,我发现现在不少老外教师对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讲中文已经不怎么制止了。

      都说学英语环境很重要。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出国前都想:只要到了英语国家,怎么可能说不好英语?

      然而,等真正出了国,他们中的有些人却不知不觉对英语环境产生了“另类适应”—不是被环境同化,而是对环境丧失感觉。这些学生刚到国外时,还会觉得不会说英语是个障碍,所以也会下几天苦功。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朋友也有了,路也熟了,驾照也拿了,只要带上钱,要上哪都行,要干啥都可以。有的学生办张银行卡什么的,如果没有中文服务人员,还生气。回到家里,门一关,上的是新浪、 搜狐,看的是中央四台,听的是“华人之声”,聊的是 QQ 群,对身处其中的英语环境,他已经没有感觉了。

      这就是对英语环境的“另类适应”,它或许可以解释在英语国家生活多年却过不了语言关的现象。

      假期回国学英语这件事我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我只是觉得此举有点“雷人”。我听过“孟母三迁”为择邻,难不成学英语也要“三迁”?平心而论,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只要沉下心来,耐下性子,投入时间,在哪里都一样能学好英语,出国绝对不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选项。如果不能用心地去感受,积极地去练习互动,而是游离于其外,再好的语言环境,又“与尔何干”呢?

不喊“哎哟!”,喊“OUCH!”

    者:张其龙

    类:口语英语

    象:各类外语爱好者

  出  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