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 
[例1] 2000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分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人多,把成语的适用对象搞错了。C项“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改悔,指人的改过自新,而“本刊”既非人,也与“悔改”无关,显然不恰当。D项“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暴露恰到好处。 
本题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其中“汗牛充栋”在中学课本中至少出现过两次。因此,此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考查的是常见的但是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例2] 2001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用“安步当车”与所描述的抗洪抢险的紧急情境不协调,违背了原意。C项的“车水马龙”常用来形容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跟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D项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这里误用出自他人之口,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需删去其中一个。 
[例3] 2002年春季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B ) 
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分析: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鸿篇巨制:鸿、巨,大。谓篇幅很大的著作。 
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满意。 
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二. 关于考点、题型 
考点: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1年每年均有一道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这道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1、读记成语意义。理解成语的意义,要把握好它的整体性特点,弄清成语语素的多义性;了解感情色彩;把握成语运用的对象、范围的适应性以及超常运用的特殊性。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这里正是出题的地方)。 
2、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即提供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在辨析中要做到“三审视”。 
审视句意对句中成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审视成语使用的适应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模拟试题 
1. 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母亲病危及后来病故,你都没有顾得上回家,说明你把(耿耿于怀)的石油事业当作高于一切的事情了。 
B. 电视剧《水浒》拍摄前有很多演员争演林冲,《水浒》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英雄形象,唯独林冲一角最为(奇货可居)。 
C. 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 
D. 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 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 ),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② 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 ),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③ 只要你能( )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A. 博闻强志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B. 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C. 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D. 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 ),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 
②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 ),美不胜收。 
③ 每每看到腿部残疾的朋友( ),耄耋老人蹒跚而行,心绪总是难平。 
④ 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 )的奇迹。 
A.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B.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 
C.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邯郸学步 名满天下 
D.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邯郸学步 前无古人 
4.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应(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B. 珍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 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我们提倡( )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 某些人以( )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 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④ 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 )的倾向。 
A. 韦编三绝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以邻为壑 
B. 韦编三绝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情随事迁 
C. 触类旁通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情随事迁 
D. 触类旁通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以邻为壑 
6.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 
B.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 ),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②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 )的美好感觉。 
③ 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 )的火车头也只能站着叹气。 
④ 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 )地把铜丝粘成图案。 
A. 呕心沥血 面目全非 叱咤风云 自由自在 
B. 皓首穷经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随意驱谴 
C. 呕心沥血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自由自在 
D. 皓首穷经 面目全非 叱咤风云 随意驱谴 
8.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要求,应该说是(具体而微)的。 
B. 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C. 她的眼睛里面仍然蒙着一层泪,但是想起同学们近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她内心的深处涌出了一丝微笑。 
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心理思想的研究( ),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② 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 ),收视率不高。 
③ 开赛以来,他果敢谨慎,勇猛顽强,终于( ),夺取了金牌。 
④ 他还和东江游击队密切合作,( ),救出了几百位知名人士。 
A. 年深月久 曲高和寡 一蹴而就 舍生忘死 
B. 源远流长 曲高和寡 脱颖而出 舍生忘死 
C. 源远流长 寡不敌众 脱颖而出 舍生取义 
D. 年深月久 寡不敌众 一蹴而就 舍生取义 

  10.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B.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民,为了让孩子上学,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几乎到了(穷年累月)的程度。 

C. 在这场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D. 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11.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次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B.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特别提醒人们,要警惕纳粹势力(死灰复燃) 
C. 事情已经过去了27年,27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其间(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但我不相信他会忘掉我,忘掉中国。 
D. 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 噤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1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 )。 
② 贾谊的《过秦论》铺排渲染,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百读不厌,是一篇( )的优秀历史散文。 
③ 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被打得( ) 
A.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皮开肉绽 
B. 无可厚非 流传千古 体无完肤 
C. 置之不理 情文并茂 遍体鳞伤 
D. 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 百孔千疮 
13.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艺术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 他专攻《孟子》,苦心孤诣地研究了几十年,虽(皓首穷经),至今仍不懈怠。 
C.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在北京上映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D. 自信息化以来,“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话题。 
(凤毛麟角: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1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 孩子应该干也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 )。 
② 离开了实践,科学研究就成了( )。 
③ 会战即将开始,各路大军( )以期首战告捷。 
④ 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 ),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A. 评头评足 无源之水 摩拳擦掌 有备无患 
B. 越俎代庖 无本之木 厉兵秣马 未雨绸缪 
C. 指手画脚 不系之舟 跃跃欲试 胸有成竹 
D. 求全责备 信马由缰 争先恐后 料事如神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青校园,团结、求实、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已经(蔚然成风)。 
B.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C. 学校生活没有意思,就如寺院里的(暮鼓晨钟)一样,单调而重复。 
D. 他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是(风声鹤唳),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1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 
② 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 )加以评比的。 
③ 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 
④ 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 )罢了。 
A.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B. 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C.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等量齐观 
D.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17.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封建糟粕(不名一文),应当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B. 一边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巨匠,一边是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其切身体验竞如此(不谋而合)。 
C. 他勇斗歹徒的事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D. 当普天(弹冠相庆)“斯韦思林杯”回到我们怀抱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用人的眼光和胆识。 
18.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 (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 
C. 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常常像亲兄弟一样的一块儿玩。 
D. 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趋之若鹜)地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19.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许纯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释了。 
B. 王欣的这篇文章条理清楚,用词严谨,可谓(疏而不漏);令大家叹服。 
C. 东西两路军(同室探戈),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敌军。 
D. 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是(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20.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B. 一种石头,成为一种文化,不敢说雨花石是(独一无二)的,但确也为世界所罕见。 
C. 他一讲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显示出他那丰富的感情、出色的谈吐和惊人的记忆力,真是(滔滔不绝)。 
D.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作法不可取 
 
试题答案 
1. D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奇货可居:珍贵的货物,可收集起来,等有高价钱时才卖出去。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获取功名或财利。 
狗尾续貂:用以比喻拿不好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 
2. D 
博闻强志:亦作“博闻强识”,识,记忆。闻,学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见多识广:指见闻较多,经验学识丰富广泛。 
3. A 
4. A 
披肝沥胆:披,打开;沥,滴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风起云涌:狂风刮起,云层涌来,形容雄浑磅礴之势。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 
5. A 
韦编三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 
积重难返:积存的问题或陋习很深,难以改变。 
以邻为壑:《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作为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放到那里。表示嫁祸于人。 
6. C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见贤思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 
7. C 
叱咤风云:怒斥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 
8. A 
具体而微:各部分大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9. B 
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唱和的人很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深奥难懂,能理解的人不多。 
10. A 
义不容辞:为了道义、大局,不能推辞。 
穷年累月:形容时间长久。也作“穷年累世”。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11. D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 
噤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12. A 
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做的事情不能算错,不必过分地加以责备。 
13. B 
凤毛麟角: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 
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14. B 
15. B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暮鼓晨钟: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晨钟”也作“朝钟”。 
风声鹤唳:鹤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攻晋,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击破秦军,秦军在败逃途中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形容非常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程度。 
16. C 
相提并论: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 
混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等量齐观: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17. B 
不名一文:没有一文钱,极其贫困。 
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 
满城风雨:原形容秋天的情景,后形容事情传遍各个角落,到处议论纷纷。 
弹冠相庆:弹除冠尘,以示庆幸。比喻喜得出仕为官,可贺可庆。 
18. B 
捉襟见肘: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犬牙交错:形容两国交界处像犬牙似的交错不齐。也形容局势的错综复杂。也说“犬牙相错”。 
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19. A 
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官样文章:指只讲形式并无内容的照例敷衍的虚文。 
20. D 
喧宾夺主:喧,大声吵嚷。客人谈论的声音超过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客人取代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来源:101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