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猜题老师:南京市第五中学吴惠红老师,五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考研会成员 

重视课本基础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主要的地理规律和地理特征,还有一些重要的地图、表格与图象。这些基础知识相互联系,它们是形成学科能力并发展综合能力的基础,也是形成地理观点和地理理论的依据。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地理事实的掌握,任何一道地理试题,都依托于一定的地理事实,无论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都需要凭借地理事实来阐释、说明、印证,有些地理规律和特征也是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归纳、概括得出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在基础知识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常常影响着对地理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对大气运动的理解,需要对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大气的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进行理解,这里涉及的概念和原理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概念模糊、原理不清,那就无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重视能力的提高 

复习面临的是己学过的知识,因此有条件对其综合加工、纵横联系、分析整理、概括归纳,以求达到融汇贯通、引申迁移,从而获得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验。要使教材内容中的陈述性知识通过加工整理变为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可采取以下方式: 


1.整理知识系统、层次、脉络,了解各部分知识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高中系统地理的知识系统、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自然环境部分与人类活动部分之间的联系等。 


2.概括知识结构,即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联系 


3.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与规律周期性规律:属时间规律,具有稳定性、渐变性特点。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周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晨昏线的移动及其与经线纬线的关系的变化、太阳辐射及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气温与降水的年变化规律等。 


分布规律:属空间规律,有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之分。如热量带、雨带、气候类型、自然植被、自然带、某些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某些作物的自然分布规律等等与光、热、水的地理分布有关,属地带性规律。某些非可再生资源、绿洲的分布、城市与聚落的分布等则分别与地质规律、地形或海陆位置等有关,属非地理性规律。 


4.比较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与属性(一)、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加强知识联系,便于掌握和扩大新知识;同时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等。 


比较法可分:类比法——包括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而其共性事物的比较等。纵比法——对发展过程各阶段、等级系统各层次、延伸方向各部分的比较。横比法——对不同地区的同一地理事物、或两个以上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等进行比较。中心内容比较法——以一个对象为中心,分别与几个对象为参照进行比较,以突出中心地理事物的内容。综合比较法——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都较多的比较方法,内容全面,角度多样,有助于全面了解完整的地理事物。 

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