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张金良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尚可

杭州市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马茂年

今年是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注重基础,贴近实际。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特点鲜明。广大考生考后心情平和,师生普遍认可整份试卷。

一、求稳—紧扣考纲,保持平稳

1.题型题量稳定。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结构、题量、排列次序仍然保持不变;初步感觉试题总体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感觉理科难度略有上升,文科难度基本持平。

2.文理差异明显。在去年逐步加大文理差异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体现文理各自特点与要求,在考查要求与难度方面,其差异性依然十分明显。

3.内容分布合理。考核内容大约分布为(以理科为例):新增内容占37分,传统内容中代数占71分,立体几何占23分,解析几何占19分。继续注重对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理科第(3)、(6)、(9)、(11)、(14)、(15)、(16)、(17)、(18)、(19)、(20)题涉及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图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等问题,考查全面而又深刻。

4.试题层次分明。继续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延续了去年分步设问、分散难点的做法,进一步体现了多题把关的命题特点,易、中、难题比例大致符合考试说明中的3:5:2。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阶梯递进,由浅入深,拾级而上。10道选择题中便有1-7、8-9和10题这样明显的三个难度的层次递进,在填空题和解答题也有类似体现。

5.能力方法并重。继续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下,一如继往贯穿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突出了基本的数式计算、变形及计算方法的考查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例如理(9)、(13)、(15)、(16)、(17)、(18)、(19)的解答都必须有较好的计算能力作保证;又如理(14)更需要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进行空间想象。还有许多题目解法多样。如理(8)、(13)、(16)均可以一题多解。

二、求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1.题型设计新颖别致。例如理(10)题看似简单、但由于设问的角度新颖、涵盖丰富,解答时对函数定义、复合函数概念、函数方程要有一个深刻理解,要不厌其烦地枚举验证,充分考查了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缜密性;理(12)、文(10)是一个自定义的信息迁移题,其本质是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但该题表述方法的改变显得新颖脱俗。理(14)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正四面体在平面上投影时射影面积的变化为题材设计而成题目,着重考查了极端思想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运用与空间想象。理科压轴题(20)题是以解几与函数为背景构造的数列不等式题,它涉及函数、数列、导数、构造法、放缩法、解析几何、数学归纳法等丰富知识,它入手容易,但深入困难。这些题目立意新颖,设计精巧,简洁优美。

2.文理“并蒂”别具匠心。纵观文理两份试卷,不难发现今年的两份试卷,“姐妹题”特别多,命题者通过完全移植、题型改编、错位排序、微调改造,降低了文科试卷的难度。其中完全移植的有理(1)文(1)、理(18)文(18);题型改编的有理(12)文(10)、理(5)文(13);排序错位的有理(15)文(16);微调改造的有理(3)文(4)、理(14)文(14)、理(4)文(9)、理(7)文(7)、理(6)文(12)、理(17)文(17)、理(16)文(20)、理(19)文(19)。文理两卷的解析几何解答题求证结论异曲同工,可以互推。说明命题者充分估计了文理学生的差异和当前文科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了命题者的命题技巧与智慧。

3.试题简洁清爽明快。通览全卷,试卷一改往年试题叙述冗长,信息繁多的做法,通过简明的语言描述、常用的数学符号及匹配的图形组成题目,显得干净利落,体现了命题者关注数学本身的意义及形式化的语言,更加注重了数学基础,适度地追求形式化以及数学和谐,强调数学本质,达到数学本质与数学形式的辩证统一。4.含参问题有所淡化。在过去的高考中,总有大量的含参问题使学生望而生畏,今年对此题型有所淡化,文理两卷中参数范围讨论题几乎没有涉及。

三、求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会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今年试题中6个解答题中出现了3个求角或证角问题,尽管考查角度不同,但毕竟有点欠丰富多彩之嫌;近年来概率题替代了传统的应用题,但对当前较为强调的实际问题数学化与数学探究的考查如何适当体现,值得研究;个别试题仍显得计算量偏大。

省自主命题来,最深的感受试题保持稳定,稳中渐变,适度创新,它既符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又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和教学导向,可以期待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开展素质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