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缪水娟

杭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胡勤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今年语文试卷结构和形式与参考卷完全一样,尽管与去年试卷相比内容和形式变化很大,然而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试卷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降低。考生是紧张入场,轻松出场,可谓波澜不惊。

今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卷继承了自主命题以来的一贯风格,这也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同时也给新课程语文教育以正确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考查基础,注重以能力立意

自主命题多年来,浙江省一直坚持“注重基础考查而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今年新课程高考,浙江省依然保留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这一块内容有的省市大大削减,有的省市已经取消,浙江省把原第一大题选择题减掉两个,保留了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原第六大题分值不变,与第一大题合并,更突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把字形、用词、病句,以及语言表达连贯、鲜明、得体等,放在特定的真实语境中考查。选词用语符合浙江当地的语言习惯,没有偏怪的词语。要求默写的句子都是应该掌握的经典名句。

阅读题也同样重视基本能力的考查。比如第8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第9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理解,第10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第12题概括景物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第16题分析贝格斯太太的形象,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阅读欣赏的基本能力。

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选择题在总量上减少了3个,原论述类阅读4个选择题改为3个选择题,1个简答题。主观题有所增加,命题由限制趋向开放,比如15题,“有人建议把小说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这类题目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学生作答时可以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个性体验作出有创意的回答。第24-2题评析教学原则,也有很大的开放度。但过于开放的试题容易让学生在作答时不着边际,从而给阅卷带来困难,因而本次命题在开放和限制两个方面做了认真权衡,细致推敲,有的主观题答案是明确的,比如11题“概括本文的主旨”,评价标准客观,考虑到评价的科学性。对于开放性阅读题的命题,题干尽量做到简洁,比如第22题,要求写词中的“两种”和“一家”所指的内容,指向明确。

拓宽文化视野,深厚人文内涵

浙江语文卷一向追求人文性、文化味,这种追求也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今年的试卷中论述类材料论述的是“一个卓然自立、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文学类阅读材料选了外国小说,其内涵主旨和作文的材料相似,都包含了很深的故土情结。试卷还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试卷向《论语》和“外国小说”延伸,与语文新课程的模块教学内容有关。今年浙江卷尝试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与选修模块的教学目标一致,根据模块的内容确定考试内容,考查《<论语>选读》要体现文化论著的特点,考查《外国小说欣赏》,要符合小说欣赏的方法,使评价更富实效,这是全新的尝试,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一个努力的方向得到相对一致的认可之后,会影响命题的方向,促进命题质量的提高。

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次作文以一段歌词为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改变了以往常见的话题或命题作文方式,采用了命意的方式,要求根据歌词的主旨,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歌词的题目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其内涵也就是主旨。可以比喻游子对故乡,国人对祖国,也可以比喻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还可以把根比作生活的环境、生存的文化土壤,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其他事物或者个人爱好,或者写让自己成长的精神滋养等,作文内容只要蕴含了绿叶与根的某一方面的关系即可,不求面面俱到。

今年的高考作文能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凸显了人文内涵和文化意味,尤其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数 学

冯定应

杭州学军中学特级教师

叶事一

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

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题作为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的开局之作,严格遵循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立意新,重心低,情景朴实,选材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宽角度、高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试题既重视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够考查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和潜能。

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难易比例恰当,新课程理念体现充分,使考查更加科学和深化。这份试题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综合素质的目的。

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发挥试题导向作用

试卷仍然采用前几年的 “10+7+5”的三种题型结构,与2008年保持一致。全卷沉稳中彰显新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体现数学应用的时代性。今年理科第(14)题,文科第(15)题是浙江省多年未现的应用题,它以客观、自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考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涉及了节能问题,体现数学应用的时代性。对高中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得当。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充分,难度不大。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的考查,如理科第(6)、(12)、(14)、(15)题,而被新课程删减的内容试题中一律没有出现,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降低难度,有利于减负。试题在降低难度上大胆作出了让步,选择题、填空题少、巧、活,难度明显低于去年,大多属于“一捅就破”的题型。试题几乎全部由易到难排列,考生“一路拼杀”,没有遇到多大障碍,感觉很顺。最后两题虽有难度,但坡度合理,这既有利于考生临场发挥,从长远来看,又有利于摆脱题海作战,减轻学生的负担。 

文、理科试题的差异符合新课程要求。文、理科试卷考查要求的差异,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大,全卷22个题中完全一样的只有9题,解答题几乎没有相同的题目。突现对文、理科考生的不同数学要求,文科重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和形象性,理科突出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灵活性。今年文、理科试题设计,有利于高校选拔文、理科优秀人才,同时体现了中学文、理科数学有区别的教学要求。

突出通性通法,全面考查“双基”

在基本覆盖所有章节内容的前提下,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解答题中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空间线面关系、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做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层次要求恰当,试题均可用常规常法和通性通法来解决,淡化特殊技巧,但是考生要完整准确地解答,则需要有扎实的“双基”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另外,试题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绵绵细雨,贯穿始终,而又不露声色。特别强化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的考查,如理科第(14)、(17)、(18)、(21)、(22)题。

背景公平,情景熟悉,风格稳健

试题科学规范,并继续保持浙江省往年简洁、清爽、明快的特色,客观题知识点清楚明确,不堆砌组合。重视课本,如理科第(1)、(2)、(3)、(4)、(5)、(6)、(11)、(12)(13)、(16)、(18)题均由课本例题习题加工而成,三种题型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层层递进。试卷的入口题和每种题型的入口题都较好地把握了难度,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避免偶然性,使学习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突出理性思维,有效区分考生的数学素养

试题在很大篇幅上考查了图形基本量的计算,对“三个二次”也考查得非常周到,文科第(9),理科第(7)、(8)题体现思维的灵巧性和新颖性,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如理科第(14)、(15)、(17)、(19)、(21)、(22)题。理科第(20)、(21)题突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理科概率题改变前5年全是摸球的问题,耳目一新,重在考查学生对概率的本质理解。导数难度下降,体现中学数学的基础性,而不是一味把大学中的《微积分》下放,如文科第(21)、理科第(22)题,尽管是导数的背景,但是实际是考查数学中最本质的转化思想和函数问题,有效区分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今年试卷体现理念,发挥导向,背景公平,风格稳健,突出思维,区分素养,难度控制得当,试题情境交融,符合数学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体现以问题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在平凡中见真奇,在朴实中考素养的高考数学命题意图。

英 语

葛炳芳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邱锋

杭州十四中学特级教师

2009年浙江英语高考试卷虽在题型、总体结构等方面有所变化,英语听力提前单独考查,原150分的试卷,分值改为120分,但本次考试时间不变,因此,试卷结构除了“短文改错”大题的命题形式有所调整,删去了原卷中的“单词拼写”大题,词汇量要求增加以及对阅读量的调整(增加)外,其他基本没有变化。

立足基础 文化立意

试卷立足稳定,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试卷的词汇量要求增加,但不超纲,出现了如recommend、 reliable、access、adopt等高中词汇。试卷阅读量稍大于去年。从总体上讲,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好。试题的选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强调基础性和语用性。我省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份英语试卷对稳定中学英语教学、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立足基础:基于命题传统,题目设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题型上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努力命制好短文改错这一经过微调的大题。主要测试目标定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等语言交际能力上。重视对考生逻辑推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检测。

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具备获取、归纳、加工信息的能力。

文化立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实际运用,强调语感和语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注重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检测考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策略。即使是在单选题及完形填空中,考查修辞的试题也比过去有所增加。

关注能力 强调综合

单项选择题考查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没有出现偏、繁、旧的题目,而是将语言知识的考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如第3小题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仅靠反复操练是难以奏效的。有8个小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

完形填空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为题材,讲述了一群年轻人造访一座城市流浪人员的“住所”,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并发出了“不要绝望,要行动”的感叹。绝大部分挖空处综合考查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短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干扰项的覆盖面大,设计周密。大多数选项都可与空前、空后文字形成某种搭配或关系,从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设置干扰。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对修辞的考查,如第27、28、37小题等。

阅读理解部分非常关注“国际视野中的共同情感”,也让考生答题时感到身心愉悦。5篇文章分别由“人文情感”(送花)、“分类广告”、“生物科技”(电子鼻)、“生活哲理之交际策略”(坏消息的转达)以及“社会价值观”(诺贝尔生物奖的归属)5个主题构成,体现了命题者对新课改中诸如情感、态度等维度的关注。注重考生对文本的深层次探究,凸现能力方面的考查。设问时,推理判断题占了较大比例,考查主旨大意的有3个小题,还有考查修辞的。任务型阅读要求考生在理解成功企业家“成功感言”的基础上,拟定对他们进行采访的话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短文改错题一改过去以行为单位的设问方式,只给出一篇104个词的短文,要求考生判断出文中的10处错误,并将其改正。由于这一形式在新课程高考中首次出现,因此难度相对以往会更高一些。但试题没有在设问上抬高门槛,考查的内容都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检测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新闻报道,叙述学生志愿者去阳光敬老院的一次活动。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考生说明“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叙述“老人们的反应”,也需要考生作出“简短评论”,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信息的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自选模块的5、6小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文科综合 

地 理

李小冬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常海东

宁波中学特级教师



纵观全卷,题型结构稳定,考点分布合理,整体难度适中,符合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

1.与2008年相比,整体难度略有下降。选择题较往年都要容易些,其中难度稍大的第11题,虽然考查地球运动的原理,但对时空转换分析能力的考核要求并不高;非选择题总体难度也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把握答案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否则会或多或少失分,如第36题的第(2)问和第37题的第(2)、(3)问等。

2.试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查内容的比重大致相当。尤其关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如涉及环境问题的题目有选择题的第2、3、6、7、10题,非选择题的第37题第(2)问,累计分值达28分。

3.突出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热点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如第37题第(3)问,要求考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考查了考生运用判断、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考查新的概念、原理等当场学习和运用能力,体现了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如第37题第(1)问,要求考生当场学习区位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原理分析城市集聚问题。

5.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如第9题和第37题第(2)问,通过试题创设的情境,展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发展和产业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学会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历 史

周百鸣

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

周崴

嘉兴市秀州中学高级教师



1.试题平实,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实证科学特点。如14、15、17、38、39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中俄《尼布楚条约》、梁启超和陈独秀等著述材料、学者的研究文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别选出正确选项或得出相关结论。

2.按照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活化知识,拓宽视野,凸显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特点。如第12、13、18、19、20、38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现代教育、新文化运动等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第15、39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经济、工业革命等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第14、16、17、21、22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等。

3.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考查的基础知识内容各模块都有涉及,而且融合考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第14、15、17、18、19、20、22、38、39题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3、38、39题考查了阐释事物与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2、13、17、19、38题分别体现了弘扬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的主题,第39题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及经济发展应当以人为本的主题等。

4.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如第14、15、18、20、22、39题分别以图表、评论、电影场景、文献材料等入题对学生进行考查。

5.重视考查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如第19、20、22、38、39题等。

政 治

祝国强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任靖

镇海中学高级教师



试题在结构、题型、分值和难度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继承了近年新课程实验省(区)高考试题重视知识考核、强化能力立意等正确的命题导向,而且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符合我省高考改革的要求。

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性。首先,试题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试题所涉及的货币的基本职能、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投资方式、供求与价格、价格与生产、认识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手段、党的执政方式、美国两党制的实质等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其次,试题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统一,如第41题第(1)问分析说明重视“村官”工作的原因,第(2)问分析说明“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变化的道理等都体现了这一要求。此外,大部分选择题也体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综合。

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首先,试题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背景材料大多直接来自社会生活,既直击民生与热点,又链接历史与文化,如第25题3G手机的生产与消费、第27题的浙江民营经济创新与发展、第27题的个人投资与理财都直接涉及民众生活;第40题的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第41题的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村官”成长,都是目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又如第28、29题与第31题分别选取了春秋时期和宋代的历史资料;第33题选用了具有一定文化气息的《中国话》中的歌词等。其次,试题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试题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浙江地方素材,如第26题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当务之急,第34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通过网络平台与网民的互动,第30题漫画《落潮》等。这样有利于考生了解历史和现实,激发考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和责任感。此外,试题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如32题以蜘蛛生长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为课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分析与讨论等环节,有利于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试题符合新高考要求。所有试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基本上都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题型及其分值、各个模块所占的分值都与高考说明的“参考试卷”基本保持一致,因此,从总体上说试题符合我省课程改革以及新课改高考的精神和要求。这不仅有利维护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说明的权威,而且对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理科综合

物 理

沈启正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吕华荣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今年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实现了新老课程高考的平稳过渡并有了新突破。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核,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以后的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实验题体现了实验基本技能与实验探究性的统一。考查的实物电路图连接、多用电表和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都是中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第Ⅰ小题要求学生从测量的冷电阻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比较中选择标称的额定功率值;第Ⅱ小题中摆球直径的改变引起摆长及传感器反映时间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这要求考生平时注重实验操作体验。

计算题突出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强化了建模能力的考查,对批判性思维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第23题结合电场考查了运动和力以及功和能的关系。要求考生对物块的两个运动过程的受力变化情况有个清晰的图景,然后才可以选择力和运动的关系或动能定理等规律解决。(2)第24题是力学综合题,涉及了功与功率、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知识,考生要运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要求考生同时考虑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平抛运动水平射程这二个边界条件,对考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3)第25题是电学综合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重力场和磁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要求考生对物理过程进行细致的动态分析,并借助扎实的平面几何知识构建模型来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

选择题分解为单选题与多选题,考查了各模块的物理基础知识,适当降低了难度。

化 学

任雪明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包朝龙

衢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化学部分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重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中除保持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和技能外,还考查了富有新课程模块特色的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自发反应、1H核磁共振谱等内容。试题继续突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强化实验能力考查。试题通过实验方案的正误甄别、单因子变量实验设计、定性和定量实验相结合等方式,既考查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开设《实验化学》模块的学习要求。

考查学生信息素养。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理综化学部分出现了较多的不同类型信息材料如数据、图表、反应关系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特别是在第27题中,要求学生结合化学基本原理画出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兼顾所学模块比例。化学部分试题对新课程化学学科5个学习模块的主要内容均有涉及,且比例适当。同时,试题注重了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融合,如第26题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有机反应,第27题在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研究过程中体现了化学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等等。试题还关注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

生 物

金永生

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周业宇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今年的生物试题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又实现了与往年全国卷的连贯。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考查重点突出,关注素质教育下的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围绕中学生物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立意鲜明、设计新颖、简洁流畅、难度适中,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3个特点:

1.试题稳中求新,实现平稳过渡

试题延续了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的考查方式,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主干内容。例如,第2题考查细胞呼吸类型和免疫,第3题考查基因工程,第4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5题考查细胞膜流动性,较好地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试题突出新课程理念,取材讲究、情景新颖,运用丰富的题型,如第5、6、30、31题等以图表题、实验设计题、遗传推理题等,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科学公平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并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31题。同时,实验设计题的考查方式和设计思路也有所创新。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健康,富有时代气息。如第30题有关高血压药物效果的验证实验、第31题的基因敲除技术等内容。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考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

3.倡导探究学习,凸显实验考查

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仍然作为考查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今年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中学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这也是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如第30题的Ⅱ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是课本内容的变式考查,第31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其在研究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总之,今年生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是一份“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较成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