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能光想着招好学生,还要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培养上

截至12月2日,还没有新的高校发布退出或加入自主招生联考的消息。不过,另有高校计划退出联考。

考生仍在等待各大高校2012年的自主招生方案。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布时间有所推迟。近期以来,有人猜测自主招生联考可能会被教育部叫停。但教育部办公厅11月17日发出的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继续探索部分试点高校联考”。

这意味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会干涉高校自发组织的联考。有招生负责人透露,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是,教育部不希望联考继续扩大。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联盟内部高校的选才标准未必一致,而且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被北大和清华两所领头高校“过滤”一遍,其他高校并非毫无怨言。

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自主招生联盟高校同床异梦”的问题。联考阵营形成时,就有不愿公开身份的名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参加联考是形势所迫,打乱了本校原有的招生改革计划。

事实上,一些高校去年参加联考的同时,也强调自己的保留项目。比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重要生源地江苏、浙江、上海实行的是迥异于联考的办法。

而“卓越联盟”一直强调的是,联盟9校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自主招生考试。该联盟第二次校长联席会议11月在天津大学召开。会上传出的一个信息是,合作仍将加强。9校依照生源合作协议有关条款,首次在2012级硕士研究生保送工作中开展了合作。

近几年来,针对自主招生偏离本义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援引数据指出,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约有1.5万,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自主招生优惠也可以进入同样的学校,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为0.5万左右,占全国每年大约1000万考生总量的0.05%。

然而自主招生的参与者之众远远超过这个量级。联考虽然减轻了考生四处奔波的苦恼,但批评者认为,联考成为事实上的“小高考”,令大量高中学生多了高考之外的备考负担,其中的大多数只是陪跑,不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一些中学教育者对记者表示,自主招生战线太长,也对中学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干扰。

围绕自主招生的另一个疑虑是,“自主”招来的学生,能否得到更适合的培养?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名校联考:“大学校长不能光想着招好学生,还要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培养学生上,对得起这些好学生。”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联考与不联考都是招生探索

虽然开门见山宣布学校将单独组织自主招生考试,但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还是竭力避免使用“退出联考”这样的表述。

他强调说,13校联考的领头高校北京大学是南开非常尊重的兄弟院校,南开不愿使用“退出”这样的字眼,以免给兄弟高校造成压力。北大、南开等高 校发起联考,是自主招生的探索,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南开从学校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改为自己组织考试,也是一种探索。探索不止一种,可以有这种方式, 也可以有那种方式。

“联考不联考不是重点”,龚克说。他说,联考的长处显而易见,比如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有更宽的选择面。南开是为了适应学校规划而对招生考试方 式作出调整。如果南开的培养方案和招生考试经过几年运转发现,联考能够有效识别出南开需要的潜在生源,那么南开并不排除将来参加联考的可能性。

龚克说,目前的自主招生准确来讲是在高考的基础上,由高校对学生自主加考、加试、加分。这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补充,也是高考改革的探索。高考改革非常复杂,南开改变自主招生考试方式,是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环节,使之与育人目标有个更好的契合,这是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他说,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人才培养更像农业而非工业,人才是长出来的,不是加工出来的。招生是选种,种子不一样,环境不一样,长出来的果实应该也不一样。

2011年底,南开大学将在90多年历史上首次试行一份“‘公能’素质教育纲要”,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目前校内正在讨论此事。比如,学校希 望推出一个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但龚克在跟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时,发现学生自己也争论得不可开交。他感慨,南开“‘公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招生方式的探索也将是长期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得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