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英语 > 莫言作品 > 莫言《蛙》

莫言长篇小说《蛙》

小说介绍:
  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刊登在《收获》杂志上。并且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以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贴近生活的史诗般叙述,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
  从整体来看,《蛙》共分五部,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引出,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此外,《蛙》的第五部是一部戏剧,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这种信件、小说及戏剧熔于一炉、天马行空般的讲述方式在当代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
  莫言在北京大学名为“历史与语言”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关于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中国计划生育史是复杂和充满争议的,不过莫言并不想把小说卷入到这些纷争中,“小说是写人,表现人”。

莫言《蛙》

点击下载小说《蛙》


作品鉴赏: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故事发生地,而且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区域。在计生国策推行之初,中国有无数个东北乡,万心这样的计生干部也有许多个。莫言的书写因而有着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甚至刊物的名称都在为生命鸣唱。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把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观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世人对莫言的作品且褒且贬,褒的多是其巧妙的构思,贬的是其语言不加节制。《蛙》则一反常态,语言干干净净,很少旁枝逸出。《蛙》的写作匠心独运,5个章节分别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写信式的讲述不仅方便了莫言的写作,也接近了时空的距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话剧则是对信件部分另一种角度的重新叙述和有效补充,它把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整部小说也因之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

所获奖项:
  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


《蛙》作品下载请点击:
莫言《蛙》

莫言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