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很重要——

报考规则、录取方式更重要

在各类招生简章上,都有高校历届专业录取分数。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录取分数,有些考生就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这种对应能联系起来吗?

当下,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为了公众感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质量、专业优劣的指标,因此诸多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实际上,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程度高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也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比如当下财经类专业在各所院校录取分都较高,但某些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力却一般。

北京建工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李雪华表示,专业的录取分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录取每年都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报考规则和录取方式,视野更加开阔,着眼一分得失则更容易失误。

分数优先和专业级差就是两种不同的专业录取方式。今年,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原则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据北工大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调档分数线上所有考生按分数由高到低排队,按考生分数依次选择考生所填报的5个专业,当遇到尚未录满的专业,该考生便可被该专业录取。比如,考生所报第一专业已满,顺序考虑这个考生所报第二专业……如果所报的5个专业都不能录取,才依次考虑下一个考生的志愿。采用这种录取方式,专业之间无级差,考生只需按本人志愿顺序填报专业,进入志愿专业的可能性较大。

而北京工商大学专业录取时,按投档考生实际考分和专业志愿顺序,由高到低按“专业级差”方式依次录取。“专业级差”原则上为3-5分,具体数值的设定以符合考生最大志愿满足率为标准,由网上录取系统自动产生。

那么,这两种录取方式有哪些差异呢?

专家建议:设置专业级差,实质上是强化了志愿功能,提高了所有进档考生的志愿满足率,使低分考生有了读热门专业的机遇,同时也提醒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冷静理智,反复分析后,方可决断,比如应搞清楚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是冷门专业?前两年的录取分是多少?最适合自己的有哪几个?因为,大学的优势专业一般录取分数较高,如果不是拥有绝对的高分,在学校分专业录取时有级差的情况下,有可能冲不进优势专业,甚至连后续的志愿专业都选不上。

有些高校不设专业级差,也就是安排专业时完全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行事,这种以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对低分段进档考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以最低分被学校录取,虽然幸运,但风险很大,而且大都被安排在最冷门的专业。分数优先政策,对于高分考生比较有帮助,能减少志愿填报的风险,可以冲一冲自己想上的专业。

入学后转专业——

有政策也有限制

某教育评估机构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大一新生不满意自己所学的专业,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愿意换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已成为高考志愿填报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两年,各高校的选材手段越来越丰富,甚至在招生阶段就开始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在为自己争取最优秀生源的同时,也给予了考生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部分高校也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今年,北京工业大学允许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北京工商大学则在北京地区增设两个理科实验班招生,每班预计招收45人,共计90人。该班采用本科优材生改革方案培养,入学后强化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年后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分配专业,成绩排名前50%的学生,可以升入本科一批次专业就读,其余学生可以在校本科二批次自主选择专业就读。

专家建议:转专业是高考录取模式的一个有益补充,比较人性化,目前确实很多大学都有入学后转专业的政策,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目的在于激励,让品学兼优学生有满足转换专业愿望的机会。很多大学的转专业比例多在5%左右,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要放松学业。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之初,就要慎重考虑各方面因素。

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判了“死刑”。很多高校也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