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汉语学习热的逐渐升温,德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不断发展着,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因为学生的多样性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是一位在德国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相关教学体会。

坚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每结识一个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语言思维发展特点,班级的总体情况。我的学生主要分以下四类:第一类孩子出生在德国,第一语言是德语,平时听到的中文主要是方言,所以用中文交流起来常常语句不全,中文水平远远低于其思维水平;第二类学生年龄较大,学中文起步晚,理解能力较强,但往往怕张嘴说话,怕犯错误;第三类学生是从国内来的插班生,表达能力强,但由于和其他孩子生疏而胆小;第四类学生的家长一方是外国人,学习依赖性较强。

在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及语言发展等特点的基础上,我注意在同一节课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程度不一的要求,使他们能充分表现各自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点。

对初级班的孩子,注重形象法、直观法、游戏法等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孩子通过多种渠道去感觉汉字形、声、义特点。对中高级班的学生注重采取表演法、叙述法、分组学习法、报告法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学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学生字时,让有兴趣画画的孩子画画,愿意写字的孩子给画配上拼音和汉字,使每个孩子的长处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表现。

坚持正面教育,启发学生掌握语言特点学生在说写中文时容易照搬德语的词义、句法,经常出现语不成句、词不达意、词序颠倒等现象,如:“我要也不吃了”等。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说话,肯定他们的联想,同时弄清他们当时想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启发他们找出问题所在,辨别语言同异,掌握语言特点。

在学“煮饺子”这一课时,我们听写了“包饺子”一词。结果有不少学生把“包饺子”写成了“抱饺子”。原来,他们都想到了“扌”的功能。因为包饺子是手的动作,但他们忘了“抱”一词的用法。利用这个机会,我们不仅复习了“扌”的用途,而且还很快复习并学会了带“包”字偏旁的新字,如炮、跑、袍、泡、胞、饱等等。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教材既是教学的依据,但又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感兴趣的题材融入教学中。

2006年世界杯足球比赛期间,有几个男孩子拿来各国球员卡片,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让学生扮演记者和球员,介绍自己喜欢的球员和球队。结果有的学生发现很多简单句子自己用中文都说不好,感到很不好意思。

我也常常让学生交流在中国度假的体会,交流当小翻译的感受。另外还经常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做的口语练习写成小作文,打进电脑,投给人民日报海外版或柏林中国沙龙语言学习网。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新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

教与学协调并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一周只上一次课,有的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有困难,经常只能在父母督促、指点下才能完成。父母一旦没有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就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注意一方面教新课,训练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和同学一起攻难关,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

因此,检查分析课后作业情况是我们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建议,也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德国 李育红)

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探讨,而正是因为广大的海外对外汉语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对外汉语教学才得以更好地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