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朋友谈起孩子的兴趣问题,问应该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适当的培养。其实,这样做在教育理念上是没有错误的,因为想让孩子能自主地学习,其兴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看问题还是要综合许多方面。

网上曾经流传两个案例,一是说某日本学生来中国,采辑了五十多种狗的叫声,研究中国狗叫声和日本狗叫声的区别,然后这怪孩子去了导盲犬培训中心上班。这说明成熟的社会,每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别人能够从你的兴趣中获得帮助。另外一个说案例国内有个人,小时候是个绘画天才,可是他母亲以自杀相威胁,强迫他放弃绘画。孩子最终被迫放弃。后来成人以后,他不会画了,也没有别的能力,父母给他安排了个类似保安的差事。参见《花20元买孩子的绘画兴趣》。

其实,不管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代,我井中月想,让大家举出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并获得成功的案例,可以有无数个。而说出兴趣被遏制而没有成为大师,令人惋惜的实例也可以罗列一大堆。可问题是,没有人仔细去想,上至远古下到未来,只要没有达到世界大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的兴趣和自己的职业是完全吻合的?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兴趣是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在人牵涉到生存问题的时候,很难使人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

在儿童教育中,没有一个理论不强调孩子的兴趣问题,这是学习的基础。孩子自出生后,基本是一张白纸,需要用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来填充自己,是一个长达20年以上的学习过程!在这么漫长的枯燥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来让孩子自主学习,是无法想象的。可问题是,孩子的兴趣和成人的兴趣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孩子由于求知的欲望,几乎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知识。但孩子很难像成人那样,有较稳定的兴趣。同时,除个别特殊家庭以外,孩子生活是由祖辈、父母进行照顾,他们不会想到衣食住行等生存问题。所以,孩子易变的兴趣,对其学习反而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可以使其知识面拓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参见《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

从孩子的学习角度来看,孩子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在生活中模仿、直接体验和进行系统间接经验知识学习来完成的。所以,在儿童教育中,不管孩子有无兴趣,有许多知识也是必须学习的,否则未来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只是如果孩子有兴趣的引导,在其学习过程中就会充满乐趣和挑战性,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最好的孩子兴趣,是与其学习相关或可以复用的,这样才能对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如果只是单纯地凭借想象去画,而不是在其中学会欣赏、结构、观察、组织、比例、协调等众多方面的知识,那说重一点,就是纯粹浪费时间。一个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的学习,就算有兴趣也是像叶公那样学了杀龙秘技,这真不如不学。参见《画盲父亲也胆敢教孩子学画画》。

另外,孩子的兴趣是受其最近发展区的条件所影响,兴趣的深度既要适当超前孩子的认知,但又不能超出过多。否则,孩子不会从兴趣中获得大量的成功体验,过多由于不理解和能力不足而造成的挫折,很快就使孩子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家长通过兴趣发现孩子的长板,要想办法带动孩子的其他各种方面,而不是想着超越孩子的成长。参见《教育应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

孩子的教育,无法摆脱其功利性和目的性,否则就不是教育了。孩子年幼时,其认知是不完整的,他们的某个选择未必是恰当和正确的,家长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替孩子做一些选择,这其中必然也包括孩子的兴趣。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由着孩子的教育。只不过这要求父母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会不强制而是因势利导的去影响孩子。参见《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方式4》。

也许有朋友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可以发展成一种技能,且能通过自主学习,虽然会耽误一点其他方面,但这种技能已远超孩子的同龄人,那是不是可以尽其可能去发展?这样做,理论上可以,因为这已经符合了教育对兴趣的许多观点,但是,真正做到就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家长有很高的前瞻性,二是孩子的这个兴趣,必须考虑了社会环境问题。参见《过早定向培养易成白痴天才》。

理论上说,在一个正常社会,每个成年人能根据兴趣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非常好的。若你的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这对自己有帮助,还能帮助别人并获得收益,并能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则是最理想的,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经济发达后的自然选择。只是想做到这点,需要一个成人能养活自己,没有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就别奢谈兴趣发展。

对目前许多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来说,怎样才能跳龙门摆脱贫困,可能是其最大的读书学习动力!所以,把“改变命运”作为座右铭虽然功利,但也不是不可以,因为立志也是很重要的内驱力。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情况下,能有尊严地活着,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有志向的孩子能有兴趣,无疑在学习上是锦上添花。

如果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其家庭生活有保障,且保证进入社会后,没有工作或也不依靠父母,依然能保障自己的生老病死。当孩子有某种兴趣并想变为求生的职业时,未必是一件坏事。但这种选择做真正自己的过程,可能是艰辛而漫长的,必须忍受追求中的彷徨和不被人理解,甚至是被歧视,避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并遭受失败。

对于许多城镇儿童来说,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在现今的社会还要考虑孩子未来生活问题的情况下,拼命发展和过多限制都是不恰当的。家长在看到许多成功案例的同时,一定要仔细地思考一下,这些是否符合当前实际和是真正的社会需求。国外孩子敢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并较少以金钱多少来衡量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参见《对我的孩子,我能改变其命运》。

当然,早一点和孩子说清楚,兴趣和未来职业的差别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教育。想做一个独立的人,其核心是要有节气的前提下先养活自己,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活出自我的人生乐趣。兴趣对学习可以有很大的帮助,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需要工作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不劳而获。

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兴趣,最恰当的是要进行引导,把兴趣所产生的动力转化到当前孩子的学习中。要知道,知识没有孤立存在的,许多方面都是可以复用的,或者是另外一个学科的基础。比如,想学好数学,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以及逻辑、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切,在孩子兴趣不耽误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看家长自己的领悟和举一反三了。参见《有些鼓励对孩子来说是误导》。(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