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道成绩后如何填报志愿?

成绩公布后填志愿的特点是:填报志愿前,考生已拿到了高考成绩单,了解了自己的总分和各门学科成绩。采取出分填报志愿的省、区、市一般在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公布各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及各分数段的考生人数。影响填报志愿的四个因素中,高考成绩和位置已经知道,但是所有考生的填报情况和学校的提档线还是未知的。特别是考生的填报情况,由于大家都是同时填报,谁也不知谁填的是哪个学校,最后出现也有可能出现某些学校考生扎堆、某些学校无人填报的现象。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时,不仅要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要参考各高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比如最低分、招生计划、专业分布、有无扩招等。如果高校历史上有大小年现象,还要特别注意考虑大小年的因素。

公布成绩后报志愿,决定考生能否被志愿高校录取的最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考生志愿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位置,后一个可相对准确地推算出来。实行标准分的省市,考生从成绩单中便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省、市中的准确排位,无须去推算了。但是前一个因素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同水平的考生、同志向的考生,志愿集中在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就会"水涨船高",即使知道了分数但很难确定所报志愿是否集中,可能造成局部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这些特点,公布成绩后报志愿应注意:

1、处理好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关系。搜集信息包括招生形势、招生政策、当年的招生规定,心仪的高校及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等,越全面越好,然后运用这些资料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

2、"量体裁衣"报志愿。公布高考成绩后报志愿,考生完全凭高考成绩说话,在确定志愿时是高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大体上可参照这样一些原则。

(1)高分考生,奔名校。这里指的是在全体考生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分考生。他们基本上可以报考任何院校,只要服从专业调剂,基本上都能够保证被录取。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名以外的考生,如果既要填报最顶尖的高校,又要挑选热门专业,就要慎重了。与其上超一流大学的二流专业,不如考虑一流高校的一流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这是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属于佼佼者,其高考成绩足以保证他们被一流高校录取,甚至有可能冲击北大、清华。但是,如果本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在一批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为稳妥起见,建议他们考虑其他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首选。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考分在重点线以上,但又距离211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有一定差距。建议志愿范围考虑非211的重点本科院校。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可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考分在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普通的高校之间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其后的发展关系较大,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好专业优先,但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成绩较低的考生,先确保有学可上。成绩较低,虽上了录取线,但未到本科线或在本科线附近,这时选报志愿首先考虑有结合实践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偏"冷"的专业避开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录取。


4、考试成绩达到或接近的学校没有符合自己志趣的专业,可以考虑降低一个批次,报考自己喜欢的学校的专业。着重注意的是报志愿学校时避免盲目拔高或过于保守,一般说就低不就高比较保险,同时要切记在填报每批次的几个志愿学校时,一定要拉开学校的的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

出分填报志愿容易出现志愿"扎堆"现象,使个别"热门"高校和专业水涨船高。因此考生在选择高校时眼光不能只盯着少数几所"热门"院校和部分"热门"专业。需知,热与冷皆是相对而言,热得发烫之后往往是迅速降温,而冷门多年未必不是渐暖渐热。考生如果在志愿中选择的地区更广泛一些,专业面更宽一些,则可有效避免志愿"扎堆"、"撞车"现象的发生,被录取的几率自然也会增大不少。

>>高考后,来享受语言纯粹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