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上心的,同时也期望有所回报。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没有回报的教育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目的性的教育。父母感觉教育孩子很难,或已出现问题,实际上是许多人不会“察言观色”造成的。

前几天,我在外面和朋友吃饭,邻桌是夫妻两口,带着一个差不多6岁男孩。这个男孩在吃饭时只对餐厅送的泡菜感兴趣,对父母夹到碗中的蔬菜和肉,转移到盘中而基本没有动。于是,这对夫妻就不停的数落孩子,说那些泡菜没有营养,不能多吃。孩子开始还喝和父母聊天说下午玩的事情,慢慢不说话且吞咽频率大幅度下降,最后扔下筷子拿起恐龙玩具玩了,丝毫不理会父母。

作为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不甚了解,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或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学会观察,从观察孩子的生活细节开始。当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就可以得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性格、为人、气质、智力、技能、独立性、自主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将直接影响的教育方法的使用。

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家长和老师如何做,以及如何回应的根源。这就和打仗一样,想战胜敌人就需要了解敌人,否则纯靠运气难以赢得一系列的胜利。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尚不完善,很难从说话中了解最终目的。所以,细心观察孩子,可以从孩子的行为细节中,发现我们需要的信息,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和其特性。

对孩子好的观察,要挖掘孩子行为细节和他们的感受。比如,孩子是如何做的、都做了什么、是否使用工具,考虑该行为的数量、质量,以及孩子当时的语言表达。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观察孩子,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必需要有客观性和不受自己的主观因素影响。因为偏见可能造成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做出不恰当的评估。参见《了解孩子从生活细节开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井中月下面以幼儿吃饭为例,看如何做才能正确地观察孩子的行为:

一、环境方面

1、食物在什么地方?
2、食物是否是孩子喜欢的?
3、孩子是否可以自行选取?
4、给孩子的食物份量如何?
5、吃饭地点是否在家?
6、环境是否嘈杂或安静?
7、有无外人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8、环境温度和有无风雨雷电?
9、……

二、孩子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1、孩子对吃饭是接受?期盼?抗拒?挑剔?
2、进食情绪是严肃还是轻松,或愉悦?
3、孩子如何入座,热切?积极?抗拒?没有兴趣?
4、是否被环境中其他事物吸引?
5、……

三、孩子吃饭的动力

1、距离上次吃饭的时间?
2、孩子是否在短时间内吃过零食?
3、孩子的饥饿感情况如何?
4、孩子有无吞咽口水行为?
5、吃饭是否是为了饭后奖励?
6、食物是否单独给孩子做的?
7、……

四、孩子的吃饭态度、情绪情况

1、孩子是否使用筷子或勺?还是用手?
2、孩子是否玩食物、扔食物?
3、与平常相比,孩子吃了多少食物?
4、孩子是否能把所给食物吃完?
5、孩子吃饭是否有较多遗漏或搅乱?
6、孩子是否饭、菜搭配的吃?
7、孩子是否能坐稳不乱动?
8、孩子吃饭的情绪状态,安静?躁动?紧张?
9、孩子的主要注意力在什么地方?
10、……

五、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1、孩子是否挑食?或特别不喜欢某种食物?
2、孩子是否对某种食物有很大兴趣?
3、孩子对饭菜是如何评价的?
4、孩子有无把某种食物拼命往自己碗里放?
5、孩子是根据口味选择为主,还是根据视觉或形状?
6、孩子进食的速度如何?比平时快还是慢?
7、孩子是否咀嚼充分?
8、……

六、孩子吃饭时的社交情况
1、孩子是否说话?频次如何?
2、主要和谁说?
3、是社交的兴趣高,还是吃饭的兴趣高?
4、是否有几乎不说话的对象?
5、社交是否影响到进食速度?
6、是否含着食物说话?
7、说话方式与非吃饭时,是否一样?
8、有无其他行为?
9、……

七、家长的表现
1、督促孩子吃饭,还是不管?
2、是否喂食,或提供大量帮助?
3、是否阻止孩子说话和社交?
4、家长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
5、家长是否谈论自己的事情,或看电视?
6、家长自己吃饭的兴趣如何?
7、……

八、孩子饭后的行为

1、孩子离开餐桌前是否收拾餐具?
2、孩子离开餐桌的兴趣,是高兴、愉悦,还是不声不响或不高兴?
3、孩子吃饭后就去玩玩具,还是看书等其他?
4、孩子吃饭想吃零食?
5、孩子是否是舍不得离开餐桌?
6、孩子是否困倦?
7、……

九、比较类

观察孩子,不能只靠几次的,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否则其观察结果很可能偶然性太高,这会影响到整体的判断和评价。所以,对孩子的吃饭情况观察,可以在各个方面进行纵向对比,这样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观察结果。需要提醒的是,幼儿发展迅速,变化也很大,如果周期过长反而也使效果不准确,建议时间周期为1-3周。

通过细致的观察,家长很可能会发现孩子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虽然这些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和反应,但不管父母是否认同这些行为,此时不要做任何带有道德的评价。同时,对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因为它们太普通、太经常了,父母不能因此就“视而不见”。家长越是抛开自己的成见,放弃对与错的想法,其观察结果越理想。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强迫教育模式(上)》和《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强迫教育模式(下)》。

综上所述,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可以从孩子做这些行为的背后动力、环境影响因素、适应能力、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反应和态度、行为后的行为、家长的情绪和态度,以及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这样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分析和判断了。父母只有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才能说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比如,父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在吃饭时总有不耐烦的表现,或每次喜欢拿很多的食物而又吃不完,或无法与家人愉悦就餐等,就可能代表孩子有压力或焦虑。同样的,如果孩子有遗撒情况出现,则可能是情绪问题影响到孩子的能力问题。当然,一些非吃饭因素也会影响到孩子进食,例如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孩子的是否经常得到正面评价等方面。参见《案例分析:别太在意孩子幼儿园吃饭情况》。

最后,顺便说一下,其实这些生活细节观察,在成人生活中也是可以运用的。每个人在进食时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可以透露出许多信息来,甚至可以延伸到性格和工作态度上。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吃饭速度非常快,没有细嚼就进行吞咽,这不仅体现急躁性格和焦虑情绪,也反应出他没有把吃饭当成享受,而只是想完成一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