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约”“华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评析

简单地说,2011自主招生语文试题其之所以发生变化,全在于联考阵营的扩大。因此,在先前几年自主招生语文试题逐渐摸索到自身成熟的命制形式后,今年的试题变化主要体现在难度降低。换言之,自主招生语文试题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逐渐向高考靠拢,它已经逐渐洗去了自主招生的高校色彩,考生的高考素质在自主招生的考场上将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

以北大考题为例。在某位素来以命题天马行空著称的老师逐渐淡出自主招生领域后,语文题目与高考的联系就在不断被加强,今年,这位老师彻底退出了自主招生的舞台,以往的“语言运用题”就被替换为了类似于文言文阅读延伸的题目:

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字舞》

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

1.请问作者对这件事的评价是?
2.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前者毫无疑问就是阅读延伸中“阅读”的部分,而后者则属于开放性较强的“延伸”,作者的态度显然体现在“殊为不经”四个字上,且谈到了“此事由来久矣”,而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无这样的例子,个中评价也不难论述。事实上,表面这是两道题,实际上则是高考一道阅读延伸题的拆分,而两道题的分值加起来也刚好等于北京高考阅读延伸题的分值。与之类似,作文题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个人情怀,这与2009年北京高考《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虽然着眼点并不相同,略有拔高,但其对于考生“个性”的强调显然是异曲同工,更何况这条标准在2010年的高考阅卷实际操作中已然深入人心。

与“北约”一样,“华约”的试题风格从去年题目命制权移交给第三方后就迅速向高考靠拢,今年的难度较去年甚至更有大幅度的下降。如果说先前“华约”的诗歌鉴赏还去有意挑选一些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诗作,那么今年出现的辛弃疾则不可能是考生不熟悉的人物。其中的第二道:“从这首词中选出两个字,对其进行评价”无非是高考“炼字”题的开放性翻版,而这本来就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应有之义。“华约”作文要求谈对“忧患意识”的看法,由于删去了先前“时事评论”中的“时评”色彩,因而变得基本与高考的材料作文无异:07年的“细雨湿衣看不见”,后面附了五种观点;08年的“沙子、石头和水”,虽然审题难度极大,但在材料中也不无提示。再加上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主要演练的就是材料作文的审题,他们在考场上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综上,自主招生题目的“高考”性质,已经是无须争议的事实。至于自主招生何去何从,只要现今的形式和格局不发生变化,其题目的性质也就不可能发生变化。对于考生是喜是忧,对于中国教育是是福是祸,则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