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英专,开学大三。四级648。基础还行。大二下学期通过三笔,综合79,实务71。

一开始也没太期待能过,打算的是以考促学,督促自己学习,只要在备考过程中有所提高,其实结果就没那么重要啦。寒假就买好了书,拖延症拖拖拖一直拖到三月开学后才开始准备,正式开始备考是四月份了,正好和专四撞车了,就很尴尬,专四一套题都没刷完(捂脸),顺便担心一下即将要出的专四成绩orz。备考因时间紧张,也不免占了很多课上的时间,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也有所下滑,所以提醒大家,一定一定要提早开始准备呀,临时抱佛脚真的不大好受。

资料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容易买很多很多书(虽然看不完 但好像都买回来就很有安全感)

我准备的书有,官方教材,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韩刚的90天攻克三级笔译,还有一本针对综合的过关必练1500题。

但事实上,完整看完的只有《12天》,韩刚的看了一点,官方教材碰都没碰,综合的那本书做了不到一半。其实书不在多,这些书都很好,选择一本或两本吃透就好,千万不要贪多。

备考

实务:前期我主要在看《十二天》,基本一天一章,我的方法是,把书上给的段落先自己翻译一遍,然后看下边的解析,再改自己的译文,取官方译文之长补自己之短。看这些书时一定要下笔翻,不能光看。还有就是不能自己翻了一遍,再把书上的译文机械的抄上就行了,一定要对比,思考,自己哪里翻的不好,书上的译文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然后把本来没有注意到的翻译技巧和规则之类的标注到笔记本上,这样方便以后复习,也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

(我的练习本是这样的,右上角是原文,然后下边用蓝笔的是自己的译文,左边深绿色的是标准译文,右下角用红笔写出了一些用到的翻译技巧,左上角是积累的词汇。)

后来我就发现,十二天偏重英译汉,这导致我的汉译英就很尴尬。我就开始补韩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看了一半,因为时间紧张没有下笔翻,只记下了好用的词组和句型,如果时间充裕还是动手翻一下比较有效。汉译英我确实练的不够多,也是我的短板(最后英译汉快写满了一个本子,汉译英还是薄薄地),好在考试的汉译英篇幅很短。还有各种大会、白皮书的资料也搜集了很多,但时间紧张都没有看。我觉得把政府工作报告吃透 应付三笔(汉译英)足够了(⁎⁍̴̛ᴗ⁍̴̛⁎)  

我是最后几天开始翻真题,但时间比较紧,也就做了一两篇,建议大家提早开始练习真题,毕竟对考试的借鉴意义是最大的。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重新翻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进步。其实备考的最后几天还是以复习为主啦,看看之前做过的翻译练习,积累的官方表达,翻翻政府工作报告。

综合:

我一开始做了一套真题测了一下,约莫着能过就没怎么准备。大家也可以一开始先做做真题测试一下,再斟酌分配在综合部分上的时间。综合部分比较考察基础和语法,感觉略高于专四难度吧。基础薄弱的同学一定要把词汇量提上来,而且不能只机械的记一个汉语意思,综合中的选择题考察的是很多同义词之间含义的细微差别(跟专四中某些选择题差不多,不过词汇要难得多)。所以只机械的记忆单词是不行的。我就着备考专四背了一点专四词汇,没怎么专门背单词。此外做那本1500题,改错,也积累了一些。三笔还能靠现有的词汇量蒙混过关,但二笔肯定是不行啦,扎扎实实的读外刊,积累主动词汇才是王道。

考试

1.提前踩点是必要的,我的那个考点还算好找,但中午想找个咖啡馆坐坐复习一下就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厕所,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好提前去看一下吃饭,休息的地方。

2.英汉字典最好还是带陆谷孙,真的很全,还有新世纪汉英大字典。这两本确实是最好的。拉行李箱就行李箱吧,别嫌麻烦,我那天拉的是那种买菜的小推车(经过的大爷大妈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 =) 字典一定要在考试前熟悉熟悉,在书侧用鲜艳的笔标上字母。备考过程中就要养成用纸质字典的习惯。这两本大字典实在难以携带,导致这一个多月我都是在床上备考的= =。

3.其实考完我心里真的很没底,感觉综合还挺简单,但实务真的觉得自己是硬着头皮翻下来的。分数出来以后,只能说,可能评分标准没有那么严厉,三笔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ᴗ⁍̴̛⁎)

其实三笔真的不难,我的备考过程可能对大家的借鉴意义并没有那么大,等我努力通过二笔再好好写经验贴吧嘿嘿。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