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周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大人,跟着陌生的老师,和一帮陌生的同龄人,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家伙们会表现得怎么样,是哇哇大哭还是呵呵大笑?

  5、6周岁的孩子,又将一次离开熟悉的大人,跟着陌生的老师,和一帮陌生的同龄人,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小家伙们会表现得怎么样,是哇哇大哭还是呵呵大笑?

  平时送孩子上学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示留恋,或趴窗偷看,只需愉快地说“再见”,然后马上离开;宝宝不听话时,不要说“让老师管你”,使得他对小学有一种害怕心理。有些家长送孩子入园,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老师给予关注。这样会把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小学没有安全感。家长可以在孩子离开后通过电话和老师交流。

  建议家长在放学后,多问问小朋友“今天干了什么”、“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对孩子的回答,要认真地听,多给他们鼓励。

  “孩子,你为什么来上学?”

  “孩子,你为什么来上学?”就在开学第一天,坐在XX小学一年级教室里的新生,收到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考题”。其实,这道“考题”的回答,能牵出许多教育学问。

  有的为了知识,有的不知原因

  让人意外的是,这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都挺喜欢说抽象的“知识”二字。“幼儿园平时都在玩,进了小学就能学到知识”、“进了小学能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为什么要学知识?新生们也回答得“有理有据”。有人说“学到知识能变成大人”,有人答“学到知识就能变得更聪明了”,还有的更实惠“就能认很多字,能看报纸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来上学”。有一位男孩想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有的则推到了家长身上,“我外婆和妈妈让我来的”。

  给孩子的目标“落点”要低

  虽说这是孩子的答案,但其实是家长想法的反映。给刚入学的孩子定一个目标,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孩子朝着目标努力,但目标的“落点”一定要低,要能“看得见、摸得着”,比如做好当天的作业、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样孩子才能每天有一种快乐感和成就感。没有目标或目标过于“虚无缥缈”,对小孩子都起不了鼓励作用。

  来上学是为了玩,这样的孩子不少

  来上学是为了玩,这样的孩子也不少,“小学会比幼儿园更好玩”、“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玩什么?也有的孩子目标明确,“小学有体育课,我最喜欢了”、“小学有计算机课,我喜欢电脑”。

  除了玩以外,也有的孩子,说到了“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能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