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树。”“这是树。”“你是女孩子。”“你是女孩子。”“不对,你应该说:‘我是女生’”每次欣欣妈妈教欣欣说话一涉及到人称的变化,欣欣就会出错。欣欣学说话,就像是小鹦鹉在学舌,只是单纯的模仿,学会一些专用词语而已,妈妈开始发愁,这样学说话要到几时才可以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

  什么是“鹦鹉学舌”的教说话方式

  鹦鹉学舌就是父母在教宝宝学说话时,不以他们能理解为基础,而只是让宝宝语句的进行单纯模仿。这种模仿式的教说话方法是孩子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步骤。

  二岁以后,要对“鹦鹉学舌”的方法SAY NO

  0-6个月:宝宝出生6个月后,宝宝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这时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鹦鹉学舌”式的,大部分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可以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

  6-12个月:该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说一些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所以“鹦鹉学舌”依旧是教这个年龄段宝宝学说话的主要方法,

  12~18个月: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宝宝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所以除了“鹦鹉学舌”的方法,父母还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18~24个月: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单纯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父母已经不宜再采用“鹦鹉学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研究发现,经常教孩子模仿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相关研究表明,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换言之,13个月前,模仿是该年龄段孩子学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随着小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开始从交际等其它途径获得词语。 

  孩子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从具体发展到抽象。所以,2岁以上的儿童就不宜采用单纯模仿的"鹦鹉学舌"形式进行语言教学。

  “鹦鹉学舌”的弊处

  弊处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弊处二:会阻碍孩子交流的欲望,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变得不爱说话。

  弊处三:会妨碍孩子在语言学习上完成思维和智力上的提升与飞跃。

  二岁以后,如何教孩子学说话

  方法一、让孩子进行口头造句

  让孩子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如:孩子嘴渴了想喝水,原先可能只会说“水水”,这时父母可能指导孩子说出想表达需求的短句,如“我想喝水”、“妈妈我想喝水”、“爸爸我想喝水”等。 

  方法二、给孩子说故事而不是念故事

  说故事可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父母要注意的是,念故事书上的内容时,不要逐字宣读,而是用孩子能听得懂的句子,简单直白地说故事。

  方法三、用不同的话表达相同的内容

  指导孩子用不同的词汇、说出相同内容的话,很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幼儿学会多种表达思想的方法。例如“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可以说成:“爸爸是奶奶的儿子”等。总之,只要幼儿学会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就会找出很多的符合要求的句子。幼儿表达方式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语言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充满智慧。

  方法四、让孩子使用有“上下文”的语言

  孩子急于表达一个要求的时候,即使你已经明白了,也不要马上替他解决。比如孩子问:“小白兔爱吃什么?”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观察,独立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复述简单的故事,对二岁以上的孩子学说话是很有用的。

  方法五、鼓励孩子自由地说

  要让孩子有充分的说话机会,如果孩子开始将两个不同的词连成一句话,来显示他的要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父母这时应该像运动会上的“拉拉队员”一样的给他加油,给予他

  贴心提示:几个小游戏,让孩子不再“鹦鹉学舌”

  游戏一:跳格子

  玩法:在地上用粉笔画好一格一格的方块,父母与孩子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确定输赢跳格子。赢的可往上走一格格子,输的要说一句话(说话的内容可由父母和孩子商量决定,如:“我今天见到了……”),看谁先到格子顶。

  建议:说话内容应该随孩子的"兴奋点"调整,而不允许和父母相同。

  游戏二:打大灰狼

  准备:父母用纸画成大灰狼的样子,尽量大一些,然后悬挂在门框上(或其他高处)。然后请邻里间的几个孩子一起准备“子弹”,可以用碎纸捏成团,或者是某些塑料积木。

  玩法:孩子们轮流用“子弹”投掷大灰狼,投掷前必须先选定一个部位并将选择的原因告诉大家,如“我打大灰狼的肚子,因为小红帽和奶奶被它吃了”,然后开始击打,父母在旁当记分员,击中的次数最多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