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文:
才艺培养,父母总是恨不得孩子一下变成全能选手,下面我们看看最易陷入的5大才艺培养误区吧! 阅读更多>>>
 本期内容摘自《沪江育儿》第16期!   戳此下载第16期  
 戳此进入《沪江育儿》专题

作者简介:徐凡《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从事29年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在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成长、家庭关系协调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主要著作:《最热的26种宝贝才艺培养全书》、《发现天才儿童》、《超常儿童心理学》和《怎样塑造成功者》。

孩子有天赋才能学才艺

正确观点:只要孩子没有生理缺陷,智力发展正常,都可以学习才艺。

“这孩子手的条件能不能学琴?”“老师您给孩子鉴定鉴定,他有没有学乒乓球的天分?”“我女儿是学画的材料吗?”

其实只有当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职业演奏家、专业画家或专业运动员时,才需要考虑有没有音乐、美术或运动的特殊天赋的问题。如果仅仅把学习才艺当作业余爱好,那么大多数人都有条件学。

越早培养越好

正确观点:任何学习,和孩子的生理成熟度相匹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

在孩子小时候,就给孩子一个能够享受艺术之美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表演什么。任何学习,都要和孩子的生理成熟度相匹配,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

另外,学得太早,由于要付出比大孩子更多的时间,于是孩子自由探索、玩耍的时间就有可能被挤占,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拓展,也不利于让孩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正确观点:应抱着欣赏的态度,支持孩子的点滴进步。

从幼儿阶段开始学习才艺,大多需要父母的参与,陪伴孩子度过那些枯燥的、辛苦的练习关,最终坚持下来。但是,父母是抱着认定这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严格督促的态度,还是抱着对这种才艺欣赏的态度,去支持孩子的点滴进步,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的苦与乐很不同,而且还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父母可以做时间提醒器,而不宜做错误的侦察兵;父母可以做难题的拆分者,而不宜做技术的指导专家;父母可以做苦、乐的分享者,而不宜做严厉的管理者;父母可以做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者,而不宜做老师的代言人。父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才艺的主人。一定要记住,只有学习才艺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主动学习才会出现。 

才艺项目多多益善

正确观点: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可能并不乐观。精和广,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每种才艺,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可能并不乐观:

当孩子表示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的时候,父母的选择就更为重要:可以把以纯技术传承的和有更多创意空间的才艺一起来学,把需要更多精细动作的和需要更多肢体动作的才艺学习相搭配。但无论怎么选,都要以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为依据,不要让这些学习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 

技法高于一切

正确观点:如果是作为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习,应该适当把技巧放在次要位置。

兴趣和技法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的技法会让兴趣更持久。小提琴,只有持琴、运弓姿势正确,技巧娴熟才能拉出来好听的乐曲,孩子也就能更多地得到满足感,并获得他人的认同。同样,不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孩子就难以把他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到画纸上。

可是,当“指尖!指尖!注意指尖!”“手腕别拱!”“注意挥拍姿势!”“轮滑的姿势不对,注意重心,别忘了弓箭步的要领!”等类似的提醒、呵斥,总是回响在孩子耳边时,不仅孩子很难听从,原本向往学习钢琴、乒乓球或轮滑的兴趣,也在这些指令、责备声中消磨殆尽,更严重的是孩子将丢失最宝贵的学习的动力。 

孩子学艺过程中,保持兴趣和良好心情很重要,父母最应该重视的是怎样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坚持下去。如果是作为兴趣爱好让孩子学习,应该适当把技巧放在次要位置。                                               

 以上内容选自《沪江育儿》第16期,戳此下载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