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根据道德起源实验的故事,展开的戏说,是一系列博文的之五。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书接上回,心理学家为了研究道德、阶级的起源和道德沦丧、道德重建,又利用五只猴子做了一个非常实验,在上次基础上,改变了某些实验规则,变成了信仰起源实验:

五只猴子A、B、C、D、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的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步A的后尘?猴子B、D、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阶级。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猴子B、D、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有些跃跃欲试。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

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家长面对如今的教育不公平,总想让自己学龄儿童抢跑以获得上好学校的机会,这样自己就可以省下许多精力和时间。参见《你带着孩子抢跑,未来未必得第一!》。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好的资源非常有限且被垄断,故会被众人争夺。所以,现在的家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自然而然地导致其孩子,和信仰起源实验中的猴子一样,也有类似的吃香蕉阶级、拿香蕉阶级和干看着阶级,即一定能上好学校的孩子,需要抢跑或花钱、找关系才能上好学校的孩子,以及只能上很一般学校的孩子。参见《案例分析:教师节不能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这种希望自己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情况下,每当新学年来临,无数孩子类似信仰起源实验中的猴子F一样,都对那一根“香蕉”充满兴趣,故会其家长会各显神通,祭出自己的各种“法宝”参与战斗。于是,在想使自己孩子“升级”的想法驱动下,以及在商家“不输在起跑线”口号鼓动下,家长开始给孩子添加英语、钢琴、绘画等“攻击性”武器!参见《孩子学钢琴的实用经济学分析》。

在众家长疯抢好学校的同时,谁也没有闲着,他们为了争夺屈指可数的好学校资源,且为了相对公平,于是就制定了一些“拿香蕉阶级”的要求。比如,孩子需要有各种超常的技能,或很听话、有礼貌,同时还要家长给力。说白了,你孩子想进入好学校,既要有各种可能的加分条件,还要当家长的具备一定赞助的经济实力,否则什么都免谈!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同化,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孩子想上好学校,就必须是好孩子!可问题是,谁也没有想这样做,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是不是孩子该阶段学习的重点。难道孩子的教育,就是交给好的幼儿园或好学校就完事了?如果你还是这样做的家长,真要用心反思一下了,那些培养流水线产品的学校真是好学校?参见《冤狱和培养“公认”的好孩子》。

每个正常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提供大量的公立学校。但是,任何体制下的教育都会有其目的性,资源的调配是为占大多数阶级所服务。同时,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都依附给学校,特别是那些好学校,而放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道理也很简单,现代的学校基本都是集体学习,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兼顾到每个学生。参见《像妈妈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好学校未必有优质的教育,如果只是按照一个模式去培养,就成为流水线上出来的“标准品”,那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我井中月想,家长也在给孩子演示什么叫非正当的“竞争”,父母为了使自己能轻松一点,不惜争个头破血流。所以,父母永远不能摆脱自己也是老师角色,不要把孩子进入好学校当成一种信仰。参见《案例分析:教育孩子别教人性的劣根》。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确实不能否认好学校的优势,毕竟不少有能力的老师都在好学校中。但孩子成长不仅仅是学知识,父母不能因为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就盲目从众而放弃自己的教育职责。所以,真正和科学的教育,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未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仅指望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参见《科学育儿,别被专家闪了腰》。(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