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文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上台前,我做了一下思想斗争,想着要不要和大家讲这件事,毕竟这不是什么露脸的事,最后我决定,要讲!

有这么两句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句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句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人说这是终极的人生智慧,我要说这是拖延症患者自我麻醉的精神鸦片,这样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先说说我自己吧。相处这几天,大家都知道我在单位是副处长,但是,你们不知道,上个月我曾与处长失之交臂。当时,我们单位五个人参加竞聘,其中比较有竞争力的有三个人,我就是三个中的一个。无论从工作业绩还是群众评价看,我应该是众望所归的。但是,事与愿违,最后,我输了。

我输在了演讲。我的竞聘演讲做得比较刻板,没错话,没毛病,但是也没新意。而另一位同事讲得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特别吸引人。最后综合评定,他比我多一票。这样被淘汰下来,我特别郁闷,特别不甘心,也特别后悔。

因为,早在一年多以前,我就在网上看到过“张嘴就来”的演讲培训介绍,当时也动过心思想学,但又一想,这又不是什么要紧事,不急,看看再说吧。就这样,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拖再拖,拖成了这么个结果。

说起这段经历,我不由得想到一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三个人结伴而行,上帝为了考验他们,在他们前进的途中设置了一座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第一个人到桥前,想都没想,大步流星地过去了。第二个人看看窄窄的独木桥,再看看桥下的深渊,害怕,不敢过。最后在第一个人的鼓励下,上了桥,尽管在桥中被一根刺划破了脚掌,也还算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可第三个人却死活不敢上桥。这时,天渐渐黑下来了,身后响起了凄厉的狼嗥,他被逼得没有了退路,只得壮着胆子,颤颤巍巍地上了桥,可没走几步,就掉入了万丈深渊。

天使看到这一幕,不解地问上帝:为什么让第一个人顺利通过,给第二个人制造了点小麻烦,却让第三个人坠入深渊?上帝说:我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回避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朋友们,车到山前不一定能有路,船到桥头也不一定直,自助者天助。无论是面对困难、机遇、抉择或者是其他问题,你必须迅速地迎上去,拖不是办法。在等等再看,过过再说的恶性循环中,我们丧失的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或许是敞开心扉的最佳时机,或许自我提升的最佳时机。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拖延是大敌,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不要拖延,不要用后悔去为自己的拖延买单。

谢谢大家!

【文老师的点评】非常好,xx同学对反驳式架构主体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刚才咱们讲了,反驳式有三个关键,第一是“引”——引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说法;第二是“驳”——就是说no!对这个观点或说法进行反驳;接下来是“论”——阐述自己的主张,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观点或说法是不对的。

为什么要“引”?我再强调一下,没有高山,不见平原。只有在两种观点的对比和碰撞中,听众才能对你的观点印象深刻。我给大家举过巴顿将军演讲的实例(巴顿将军的演讲,我们在8月14日的【经典演讲】栏目发过),巴顿用的就是引、驳、论的方法,他“引”的是美国人怕打仗,想置身事外的说法,通过对这个说法的反驳,突出强调了美国军人的英雄主义气概,非常提振士气。

后面的论,xx同学用了两种方法,是把咱们初级班学的“讲自己的经历”和“以事喻理法”揉在了一起。灵活而巧妙地把多种演讲方法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咱们高级班的同学必须要会,而且要重点掌握的。

以上我说的是主体。另外,他的开场白和结尾也非常好,开场白简单干脆,虽然没有疑问句,但还是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激发了我们的倾听兴趣。结尾的升华和号召也非常到位,由点及面,是对所有拖延症患者的忠告。非常好,进步非常明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