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2.9万例。其中,病人16.4万例,死亡8.6万例。统计表明,感染人数以18%到20%的速度递增,而且感染来源已经多样化,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防治艾滋病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当前,需要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向“零”艾滋迈进!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一、小儿艾滋病有哪些初期症状?

  艾滋病一般初期的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

  二、孩子为何会感染艾滋病?

  一是母婴传播。HIV检测阳性的妇女及孕妇,将艾滋病传给婴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第二种是怀孕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当婴儿经过母亲产道时,可以受到母亲携带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第三种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当婴儿吸吮乳汁时,可感染艾滋病。这三种途径加起来的几率大概是在35%到45%,也就是说阳性的孕妇如果生小孩,她传给小孩的几率在35%到45%之间。

  二是通过输血液制品而感染。例如血友病或白血病的患儿,接受了艾滋病病人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三、小儿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较大一部小儿患有艾滋病, 小儿童艾滋病危害了不少的儿童的健康,也增加了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些人对小儿艾滋病还不是很了解,哪些小儿艾滋病都有临床表现呢?那么儿童艾滋病的都有哪些特点呢?

  小儿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除无淋巴结病变、卡波济氏肉瘤及机会性感染外,其他症状与成人患者相似。几乎所有艾滋病儿童均有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和发育差的表现。

  对记录艾滋病存活者资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诊断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年龄都与存活率有关。有50%的儿童在确诊后存活12个月,不足12月龄的卡氏肺囊虫肺炎患儿的一年存活率仅为30%;年长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患儿为48%;其他病情的年长儿为72%。这些发现在性质上与不同临床中心调查的结果相一致。临床表现的特征出现在儿童组早期,通常在4~8月龄的儿童中出现包括卡氏肺囊虫肺炎、消瘦综合征和脑病等症状。

  在表现较早及较迟的儿童中都会出现从持续性中耳炎直至重型细菌性脑膜炎或肺炎。在机会性感染中儿童艾滋病患者与成人患者不同之处是儿童艾滋病患者细菌性感染十分多见,而卡波济氏肉瘤较成人少见。实验室检查中大多数儿童艾滋病的淋巴细胞绝对数正常,这是区别于成人艾滋病的唯一免疫学指标。

  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小儿艾滋病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不仅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发展为艾滋病而夭折;同时,由于他(她)携带艾滋病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小儿艾滋病独具的特点是:

  1、艾滋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2、小儿艾滋病其出生时的体重低于2500克。

  3、小儿艾滋病临床特点是大多数病儿伴有慢性间质性肺炎、肝脾肿大和发育障碍,半数病儿伴有弥散性淋巴结肿大和反复腹泻,1/3的病儿伴有血小板减少,部分病儿有湿疹样皮疹、反复发作的中耳炎等

  四、如何能切断艾滋从母亲到婴儿传播链?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有可能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孩子,被称为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大部分从母亲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而所谓“母婴阻断”,是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如果接受干预的新生儿在出生18个月后HIV抗体为阳性,则证明母婴阻断失败。

  医学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通常可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到2~5%。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步骤:

  1、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3个月(28周)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继续用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激增,而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分娩时。简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

  2、实施产科干预,进行剖宫产。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而言,不能由本人哺乳,选择品质优良与安全的母乳替代品、采用人工喂养法以避免产后艾滋病经由母乳传播,是必需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之后,在很长一段之内,在今后若干年的生活中,都要避免妈妈的血液或者是体液再接触到小宝宝,比如说妈妈做家务活,或者是其他原因不小心损伤了皮肤,出血了,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血液甚至伤口的渗液和小孩接触。通过多种方式结合预防,应该说能够比较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病毒在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传播。

  五、如何预防艾滋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6、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7、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性交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体液的交流,一定用避孕套。所以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二个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吸毒者,绝对不可以和别人共用针具。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六、防艾 消除恐惧和歧视是关键

  艾滋病,虽然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是一种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们羞于、耻于谈论艾滋病,更多的人则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种“回避”的心态。然而,当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当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时,如果我们连正视艾滋病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消灭艾滋病?

  艾滋病防控,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人们对艾滋病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即人们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艾滋病患者,尊重和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权利,克服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让艾滋病人能够毫不忌讳地告诉他人自己是“AIDS”,能够像普通疾病患者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才有可能有效地阻止这场“世纪瘟疫”的蔓延。

  近年来,我国借助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来自社会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恐惧与歧视。

  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梅林说:“目前,我国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尽管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心灵上的抚慰却仍然是艾滋病患者所渴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患者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