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近日提出,今年将引导有条件的区县积极探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对于2011年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试点的区县,在编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时予以适当照顾。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择校苦了家长,累了学生。现在,择校已司空见惯。孩子上小学、升初中、考高中,每到关键节点,都能看见家长们奔忙的身影。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一级级起跑线上,他们托关系、递条子,奔波在送孩子参加一次次“入门”考试的路上。而孩子们更是在平时就要勤学苦练,绞尽脑汁学奥数,不分寒暑练特长。即使幸运地成为择校生,又要面临住得远、起得早、学得累等问题,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择校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取消是大势所趋。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促进公平为重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择校显然与这种教育公平的大原则相悖。从去年起,北京市平谷区取消了高中阶段择校。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为了将这部分名额让给分数更高的孩子,让他们不花钱也能上重点中学。这一举措不但为取消择校开了先例,也提供了取消择校的实施样本。

  择校之所以存在,究其根源,是考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仍不能完全得到满足。所以,取消择校只能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而不能一刀切。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要想消除学校间的差别绝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是要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特别注重扶持薄弱校、农村校,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如果能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人大附中或四中,择校还有什么必要?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推出了切实举措,教育向公平又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