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上海约8.5万名初中毕业生将参加中考。今年,50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由15%提高到18%,加上“推优”30%、“自主招生”10%,享受分数“优惠”的比例已达58%。近年来,本市“提前批”和名额分配缘何不断扩容?是提供了推动均衡的平台、减负的“缓冲带”,还是增加了“裸考”难度?
  
  多条“通道”促均衡
  
  在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日前公布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批”预录取名单中,崇明、奉贤等不少郊区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推优”通道进入复旦附中、复兴高中等名校就读。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中招“提前批”进入城区好高中的郊区学生,呈上升趋势。本市中招“提前批”政策始于2004年。当年,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中推出“推优生”政策,2006年起推出“自主招生”,2007年“名额分配”政策出台。“推优生”的比例,从最初的10%逐年提高到30%,自主招生则从5%提高到10%,名额分配从10%逐年提高到18%。
  
  之所以逐年提高“提前批”和名额分配的比例,是为了拓宽城乡教育之间以及区域内学校之间均衡发展的“通路”。以“推优生”政策为例,市教委规定,推优生名额投放,由各区县所有初中学校按照在籍并在读毕业生人数的7%推荐,好初中差初中“一视同仁”,以减少初中择校。而“名额分配”,将区内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按初中学生比例分配至所有初中学校,使那些在相对薄弱初中就读的学生,也与“好初中”的学生一样,获得进优质高中的同等机会。两者比例的不断扩大,势必惠及更多普通学校和考生。
  
  “缓冲带”具减压作用
  
  “提前批”和名额分配的不断扩容,是不是意味着进名优高中更容易了?
  
  按全市50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每校招收10个新生班、每班40人估算,总计58%的“提前批”,招生人数将近1.2万人,约占今年初三毕业生总数的14%。而与“裸考”相比,近年来“提前批”和名额分配录取分数线,一般要低20分左右。不少家长和校长认为,比例高、分数低,等于提供了一个大范围的“缓冲带”,有助于减轻孩子的负担。家长赵女士说:“20分,基本上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录取分数差距。对孩子来说,如果能拿到‘提前批’预录取资格,等于有了一条保险绳。”
  
  正因为看中这个“缓冲带”的减压功能,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提前批”吸引了众多考生。有些学校招100人,报名者超过1000人;特别是自荐学生的面试环节,往往按1∶3甚至1∶5的比例通知更多考生,以便优中选优。
  
  而且,“提前批”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高中的分数门槛、减轻了“分分计较”的中考成绩压力,但对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多数高中“提前批”面试,分成报名简历筛选和面试两关。不少高中学校在“提前批”招生中,从学科潜能到个性特长,从心理素质到情商,都予以关注。“‘提前批’面谈与中考成绩互为补充,多元素质成为选拔学生的新导向”。
  
  扩容未增“衳考”难度
  
  “提前批”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裸考”录取比例降低。不少家长想:“裸考”岂不是更难了?
  
  有校长分析,“提前批”扩容,其实并未增加“裸考”的难度。因为从整体上来看,能够拿到提前批预录取资格的,多是第一梯队的优秀学生。他们在中考中,成绩基本也排在第一梯队,与后面的裸考考生基本不存在竞争。因此,“提前批”扩容并不是导致名高中“裸考”难的根本原因。
  
  不少考生和家长之所以感觉“裸考”难,很大程度上在于中考本身。近年来,本市初中毕业考与高中升学考“两考合一”,整体来看,中考命题注重基础、难度不大,因此考生的中考成绩与高中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中考满分是630分,复旦附中等名校每年在不少区县的零志愿录取分数达600分左右。这意味着,除语文作文外,其他学科最多只能丢三四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