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创造力”“注意力”一直是两个捉摸不透的概念,

创造力来了怎么也挡不住,注意力一集中连自己都害怕;

然而,如果它们不来,你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过,脑科学界现在其实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进展。

比如,他们已经发现:我们大脑会发出4种主要脑波,并确定了每种脑波对应的思维状态:

·“β波”(贝塔波):主导理性思维,让人保持机警。

·“α波”(阿尔法波):对应白日梦,是一种更平静的大脑活动。

·“θ波”(西塔波):排除外界干扰的深度思考。

·“γ波”(嘎玛波):对应创造性思维和尤里卡时刻。

所以,简单地讲,只要导出“θ波”并关闭“β波”就能获得“注意力”,而只要导出“γ波”就能获得“创造力”。

人类的大脑说到底是一台复杂的生物机器,只要你给出正确的“刺激”,你就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If you give the right stimulus, you get the right result.”

只不过,由于这台机器太过复杂,我们依旧没能完全把它的运作机制弄清楚,

但进展已经相当喜人了。

比如,悉尼大学就曾在2012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通过微弱的磁脉冲去刺激受试者的大脑,关闭了他们的“β波”,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内,这些人解决难题的能提大大提升。

而除了这种需要动用仪器的高端方法,其实还有个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我们标题中说的“药”。

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种儿童疾病叫多动症,得这种病的小孩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这种病是有对应的药物的,这种药物可以帮助这些小孩集中注意力。

这种药其实挺常见啦,知道它的人也很多,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大学中,也就是美国顶尖的大学中,有超过1/5的学生都会在考试前服用这种药,他们还给这种药起了个名字,叫“聪明药”。

而且刚刚说的1/5是2012年的调查结果,据一项2015年的调查,全美大学生中使用聪明药的人很可能上升到了1/3。

不过,英大在这里要声明,我们并不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去尝试这种做法,因为这种方法并没有被证明是完全安全的。

 

OK,来讲讲今天的词 stimulus

这个词的意思是“刺激”,不过它指的可不是“我受了严重的刺激”这种刺激,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刺激”,对应着“反应”

比如,你吹到空调的冷风会感到凉爽,那空调的冷风就是对你的“刺激”,而“感到凉爽”就是你的“反应”。

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比较特别,是 stimuli

 

那么,我们来造个句子吧~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is the freedom to choose.
在促因与反应之间,是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