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听力很容易的,只要听懂了,基本就能做对。且不说,即使听懂了也有可能信息匹配的问题那到底怎样才算听懂呢?按照ETS的官方标准,听懂有三重境界:Basic comprehension 基本理解、Pragmatic understanding 实际理解、Connecting information 连接信息抓取。

Basic comprehension基本理解说直白点就是理解字面意思。基本理解对应的题型在考试中占比是最大的,约占总题量的60%。这好像是个好消息,但是基本理解并没有听起来那么容易。它主要有三个难点:

一篇听力文章平均大概有50个句子,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同学难免有些句子会一知半解或者错误理解。

听力总共有6篇文章(如果加试很常见就有9篇文章),对耐力的考验是很大的。即使是基础好的同学也难免会走神那么一会,遗漏一些信息。

即使所有句子都能听懂,笔记和脑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难免会有一些会记不住。

要解决这三个难点扎扎实实练基本功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功课,但是同时我们能做些什么让练习事半功倍呢?

答案是:区分主次信息。

也就说有的句子和信息需要我们非常认真的听和记,有的则是听个大概就行。区分主次信息的好处基本就是对应上面的三个难点:

好处一:即使有些句子没听懂,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它重要程度,从而减小心里压力和犯错的可能性。

好处二:合理的分配精力,同样耐力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好处三:减小笔记压力,提高记录下来的信息的质量。

那区分主次信息的关键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了解句子功能。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听没听懂一句话说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我们先要知道这句话在干嘛?是在解释概念,还是表达观点;是在罗列例子,还是引入话题?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功能来帮助判断它们是否为考点信息。当然有些句子如果我们不理解是不太可能知道它的功能的,但是英语表达中,尤其是TOEFL听力中的句子还是很有规律的,很多句子我们都可以在理解的前提下知道它的功能。

举个例子

在听力讲座中,老师为了确保学生理解而进行知识的回顾时经常会用这类句子来引入 "Let’s back up a bit.” “I believe you still remember XXX. Let’s make sure anyway.” 而根据经验,我们知道接下来的知识回顾和背景介绍类的信息通畅不会作为考点。所以即使稍有信息遗漏或者理解不足,大家可以淡定的接着往下听,或者大家可以稍微把紧绷的神经放松一点,为抓取后面更重要的信息积蓄精力。

这种套路不仅能解决基本理解(Basic comprehension)的问题,对其他两重理解(Pragmatic understanding 和Connecting information )也是大有帮助的。因为更深的理解是以基本理解为基础的,另外它们还会直接考察到句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