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评论说,静下心来观看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就像是在自己的衣橱的最里面找到自己心爱的一件衣服,依然穿的得体、合身。对于电影作品来说,能把电影拍成连续剧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功力,很多经典电影正是因为续集而被戴上了“狗尾续貂”的帽子。但是我们从《哈利•波特》和《007》身上看到的却是英国电影连续拍摄的能力和取得的票房成功。

英国人喜欢“始于离者终于和,始于悲者终于欢”的电影结局。今年英国电影在各个电影节中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横扫奥斯卡和英国电影学院奖;麦克•李恩被评选出好莱坞本年度最具独创性电影导演;丹尼尔•克雷格的007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哈利波特引发了全球的热议;凯特•温斯莱特的《生死阅读》更是摘得奥斯卡桂冠,与自己的英国导演丈夫在好莱坞的红地毯上漫步。

繁荣不仅体现在人才辈出,还有数字上的体现: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上映中的电影中有六分之一是英国电影;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共有一亿六千四百万观众走进电影院,这个数字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二千二百万;英国票房收入创历史新高,总额高达八亿五千万英镑。这一切是否意味着英国电影有一次巅峰的到来?掐指算来,英国电影大体上经历了如下几个高峰期:二十世纪20年代、二十世纪40年代、二十世纪60年代、二十世纪80年代和2000年。

《39级阶梯》剧照

追溯到1920年的英国,在Gainsborough and Gaumont 工作室工作的希区柯克让这里诞生了《39级阶梯》(The 39 Steps)和《地域圣女》(The Wicked Lady)等经典作品。

《慈悲心肠》(Kind Hearts and Coronets)的诞生标志着英国二十世纪40年代电影产业的又一次辉煌。英国Ealing工作室当时出品的一系列戏剧电影引领了当时电影发展的潮流,塑造了英国电影的地位。

《年少莫轻狂》剧照

1960年代的电影则更多反映现实社会,反映人性,诞生了许多在那个时代算得上另类电影作品,像《年少莫轻狂》(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和《如此运动生涯》(This Sporting Life)等一系列电影作品,在当时已经都算得上大胆的作品了。

拉尔斯•费因斯

 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演员Colin Welland在1982年获奥斯卡奖时提出了“英国电影回来了!“,预示了英国电影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复兴。

2000年,以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朱迪•丹奇Judi Dench,拉尔斯•费因斯Ralph Fiennes,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和克里夫•欧文Clive Owen为代表的英国演员和以在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及斯蒂芬•菲尔斯为代表的英国导演在全球银幕上的出色表现,为英国电影赢得了阵阵掌声和赞誉。

今天,人才辈出的英国电影界并不能改变美国好莱坞世界电影中心的位置。一提到这个问题,裘•德洛总是抱怨,从他6岁起就要开始为拍片而奔波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由于英国缺乏像美国那样的规模大且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和电影工作室,因此很多英国演员不得不出差到美国拍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的剧作家Jonathan Gems提到:“英国人发明了电影的诸多领域,但是英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电影。”更让英国电影人气愤的是,美国一直在抱怨自己的电影资源培育了大量的英国电影人,而美国却没有建立起一个有力的国产电影保护机制,防止英国电影的入侵。因此,英国在电影人才旺盛的同时急需建立一批专业的电影制作队伍来弥补整个英国电影产业链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英国电影的需要,也是英国电影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更多资讯请浏览
 

该内容来源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