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创业故事。在互联网这个“唯快不破”的行业,它用了14年时间,才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头羊。

这也不是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商业传奇。“创办这个机构,本不是为了成立一家公司”这句标语,至今仍写在它的品牌手册上。

然而,就是这家企业,在20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之际,获得10亿元的D轮融资,成为不折不扣的创业“独角兽”。“虽然资本市场整体压缩,但投资人仍然愿意为好的公司下注。”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说。

陈宏口中的“好公司”,就是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14年的小火慢煲、厚积薄发,让它在资本大潮退去之际,仍然傲立潮头。1月12日,沪江的用户数量突破1亿。更让人期待的是,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沪江的故事,才仅仅开了一个好头。

骨灰站长的耐心:14年煲一盅靓汤

相比于真名伏彩瑞,阿诺这个网名,是圈内对沪江CEO更熟悉的称谓。这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美国影星阿诺?施瓦辛格的粉丝,二是纯粹的互联网发烧友。

“我可能是国内个人站长的活化石之一。”谈到创业经历,阿诺这样形容。2001年,还在上海理工大学读大三的外语系学生阿诺,创办了沪江的前身“沪江语林”BBS。一台3500元买的个人电脑,成了这个BBS的服务器。

个人站长的经历,烙在了沪江成长的印记里。一方面,它使沪江一出生就有了WEB2.0的基因。天南海北的网友,在这里交流外语学习心得,上传学习资料。正是意识到UGC(用户创造内容)力量的强大,2004年Facebook上线后不久,沪江就设立了社区产品“沪江部落”。如今,当年的“沪江部落”(现在的“沪江社团”)已成为沪江的四大业务体系之一,是平台沉淀用户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沪江语林”五年发展的20多万用户,给了沪江坚持下去的理由。通过创办BBS,阿诺意识到网友在学习方面的强劲需求。但“沪江语林”的公益免费模式,一般的商人根本看不上。在起步阶段,阿诺还可以通过打零工的收入来补贴网站运营。随着网站越来越受欢迎,原有的服务器难堪重负,只有一条路摆在阿诺面前,那就是创业。

“一开始从没想要天长地久,却再也不能撒手。”来自“沪友”们的期待,让沪江走到现在。

2006年,8个人、8万元,沪江启动公司化运营。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阿诺解释说,当时注册企业的最低门槛是10万元,而沪江起家的8万元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境况之窘迫可见一斑。“最穷的时候,账上只有三块钱,而第二天就要发工资了。”

相比财务,精神的压力或许更大。出生于苏北小城连云港普通家庭的阿诺,“母亲是中国第一代下岗女工,自己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毕业即创业,在那个年代被视为异端,更何况干网络,几乎是骗子的代名词之一。”

不过,沪江坚持下来了。一开始,是流量变现,赚取外语培训公司的广告费。2007年,推出电商业务,从最简单的卖图书,到代理培训课程。用阿诺的话说,把这些“不是很令人兴奋但简单的商业模式,都尝试了一遍。”

真正的挑战是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爆发,沪江的广告和电商双双受阻。这提醒阿诺,沪江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向、更好的立身之本,一定要从B端走向C端。于是,2009年初沪江网校面世,三年之后营收规模近亿元。

在不断的探索和转型中,沪江开始一步步参透互联网的精髓——用户至上。为什么是用户至上而不是客户至上?阿诺说,因为客户在传统概念中是你交了学费来到这个地方,我自然有义务给你提供服务,这是天经地义。而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至上,只要你使用我的服务,不管付不付钱我都要尊重你。

今年1月12日,沪江宣布用户数量突破一亿大关,成为全球互联网教育界率先实现用户数破亿的公司。庞大的用户积累,让沪江在2013年互联网教育风口到来的时候,自然实现了起飞。“教育不同于其它事情,不能太急。”阿诺说。这就像广东人喝汤一样,不是烧开了煮出来的,而是慢慢煲出来的。

创业进阶的诚心:无论“学霸”“学渣” 都要学得快乐

从起步的20万用户发展到如今的1亿用户,沪江已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入口。通过在2015年实施“平台化”和“移动化”战略,沪江的用户数仍在快速增长中。而一旦积累到两三亿用户,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将真正从“量变”转向“质变”。

阿诺自己,也在不断的进阶中。按他的定义,从创客到创业者再到企业家,这是一个三级跳,而他正处在第二个阶段。

创客可以只凭兴趣,创业者就需要更全面的素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解决问题,这是包括沪江在内的创业企业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沪江这个专注学习的企业来说,它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

谈到这一点,阿诺很有感触。上海的互联网创业者当中,有很多“学霸级”的人物,像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毕业于复旦少年班,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多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而阿诺在读大学的时候,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从创办“沪江语林”开始,他就基本不上课。好在由于会折腾,他在校园内也算个名人,加上经常帮老师修电脑,也让不少人对他网开一面。

但阿诺也不是传统概念中的“学渣”。虽然不上课,但通过互联网,他查到了各种想查的信息,学到了各种想学的东西。虽然不是专业技术出身,但在沪江内部,阿诺仍被视为首席产品经理。

“创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凌晨四点钟睡觉,后来好一点,三点、两点,现在是一点钟。这么长时间在干吗?是因为可以一直学习,而且学得很开心,不会觉得累。这不正是互联网带来的吗?”阿诺得出的体会是,无论“学霸”还是“学渣”,学得快乐,这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朴素的理念,在沪江的产品设计中有着清晰的体现。比如,在沪江网校,虽然网友互相看不见,但是班级同学不仅有自己的同桌,还可以推选班长,一起选择好老师、班主任。按照阿诺的观点,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社群教育。它一定是一大群人一起学,一样兴趣的人一起学。“人的自驱力这东西有时候自己都激发不了,只有在同类人群当中,对你的刺激才是真正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用户体验成为这家企业的生命线。“有朝一日,沪江能不能取得学历教育的资质?”面对记者的问题,阿诺的回答是:“没有和教育部门沟通过这件事。沪江是一家完全靠口碑发展起来的公司,而不是靠手里有权、发证。全国有很多机构,就是因为可以发证,虽然也搞互联网教育,但体验极差,教也教不好。”

“我们不希望幸福来得太早,太早了会失去动力。”阿诺说。

目前,沪江最擅长、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解决成人在网上学习的各种问题,下一步的重点是幼儿教育、K12教育(基础教育)。小孩不比成人,自控力很差,所以这件事有难度。但解决困难和痛点,恰恰是创业者的价值所在。对于这一点,阿诺从不怀疑。

始终不忘的初心:用互联网推动教育公平化

沪江的崭露头角,在中国教育产业掀起了不小波澜。去年年末,在沪江融资10亿元的发布会上,主持人蒋昌建抛出一个“尖锐”问题:在中国互联网细分行业巨头纷纷“相杀”转“相爱”的背景下,沪江和线下教育老大新东方有没有合并的可能?

从理论上看,沪江已经有了向新东方叫板的底气。D轮融资完成后,沪江估值达到约70亿元。而一旦如愿登陆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沪江的估值还将大幅增加,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倍受市场关注。

不过,于阿诺而言,面对强大的新东方,他对沪江的发展路径从来没有纠结过。2006年,沪江刚刚创办一年,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时候,就有机构找到阿诺,建议利用沪江积累的可观用户数量,合作办培训学校。而正是那一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俞敏洪成为中国最有钱的的老师。

不过,阿诺断然拒绝了。不仅拒绝了,沪江在后来的发展中还形成两条原则:不做网游,不做线下教育。

“做线下培训,在当时是百分之百可以赚钱的,新东方是最好的榜样。但沪江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成为一家外语培训机构,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改变人们对知识获取的方式。” 阿诺对此很笃定。

这样的初衷,源自于沪江学生创业的经历。学生创业,总体来说取向是兴趣最大化,而非利益最大化。从最初五年的完全免费公益,发展到今天,沪江的重点仍不是盈利,而是让更多人体验到互联网教育的高效便利。

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在阿诺看来,互联网教育必须具备普惠性,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最低的成本学习,教育资源的公平化是互联网教育非常重要的使命。

“我们的孩子上学能随便选学校吗?有些学校是很好,可是没有办法,的确有空间容量的限制,老师都是人,不可能一天24小时到处上课。互联网是唯一有可能解决教师资源不可复制的问题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一个人讲,无数人听。”

不过,阿诺强调,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我们以前所有的教育都是对的,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做一点延伸和补充。而互联网教育不同,所有人的基础学习不需要那么多老师教了。一个平庸的老师,一次就算只带一个班,一辈子也能影响上千名学生。而真正的大师,像钱学森,在他那个时代,因为没有互联网,只能留下一些著作,不能留下优秀的教育资源,99.9%的人因此无缘和他接触。一个国家只有把教育资源匹配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从这一点看,沪江和美国“可汗学院”的理念有一定相通之处。萨尔曼?可汗,一个从孟加拉移民到美国的数学天才,通过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在网上拥有近5亿的点击量。在美国很多学校,上数学课时老师已不再讲课,让学生观看可汗的视频,老师只负责答疑。

“沪江团队和可汗学院有过接触,我们有可能会在2016年见一面。”阿诺透露。 

回到文章开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其实也是一场全民学习运动。为学习者提供平等机会、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分享舞台,沪江的前景很广阔,但道路很漫长。不过,既然最心急的资本都选择等,我们也不妨坐下来看看。

相关媒体报道:新华网